第281 人的潜力是无限的!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81 人的潜力是无限的! (2 / 3)
        比如,有一次李元吉要宰了李世民,就是被李建成拦下来的。李元吉还骂他:“我是为了谁啊?还不是为了你能顺利当上皇帝吗?”可见,李建成至少有底线。而且,他肯定是有威望的,不然李元吉为什么跟着他混?

        后来投靠了唐太宗的魏徵,其实也是李建成的人。而且,“玄武门之变”后,河北发生的一场暴乱就是因为大家对太子的下场不服、不忿。由此可见,李建成平时是攒了不少人品的。综合众多史料来看,李建成即使不像李世民表现得那么突出,至少也是一个合格的太子。

        锋芒毕露,功高震主让我们回到大唐武德元年,看看皇帝李渊面对的格局是怎样的。李渊这个人的命真的非常好,隋末群雄并起,人人都想当皇帝,而他们最缺的是什么?人才。唯独李渊不缺人才,而且还都是自产自销的。首先,他的几个儿子都非常能干。其次,还有一些李家宗室,比如李孝恭,也是一代名将。

        这些人能干又能打,还有血缘关系,协作起来信任成本非常低,李渊是不是拥有一手好牌呢?武德元年,李渊就带着这一手好牌坐上了皇帝的位置,然后做出了一系列政治结构安排。嫡长子李建成在合法性、能力、威望上,作为太子都是当之无愧的。既然是太子,哪儿也不要去,就在长安主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一边熟悉政务,一边随时准备**。

        他的两个弟弟李世民和李元吉均已成年,而且能带兵,排行第二的李世民也比他小近10岁,自然都要辅佐他。这两个弟弟分别担负一东一西。李世民负责经略长安以西,就是现在的甘肃一带。当时那里有一股造反的势力,为首的叫“西秦霸王”薛举。薛举非常能打,李世民就跟他死磕。

        而李元吉负责经略长安以东。长安以东是哪儿?就是山西。那是李渊起家的地方,看住老家很重要,北边又有突厥的威胁,李元吉就带兵驻扎在山西。太子在首都坐镇,两个能打的弟弟一个往西,一个往东,这是多么合理的安排!所以武德元年有一个稳定的政治格局。可是李世民不争气,对战薛举的第一仗就打败了。

        而李元吉在山西没打过一场败仗,因为压根儿就没打过仗。对山西构成威胁的一股势力的头目是刘武周和宋金刚,这两个人投降了突厥。但是到了武德二年,李世民一下子就把薛举灭了国,建立了莫大的军功。可是李元吉不行了,刘武周、宋金刚把山西全境都给占领了。山西是李唐的老家、根据地,岂是能丢的?

        李渊一慌,就对儿子之间的格局平衡不管不顾了,先打赢这一仗再说,于是把刚刚打了胜仗的李世民调到山西,让他去把刘武周、宋金刚和突厥人赶走。李世民果然不负众望,一下子就把山西收复了。按理说这是一件好事,但是在李渊看来可不是这样。李渊这时候有两个并存的政治目标,第一个目标当然是统一全国,把自己这个皇位坐稳。

        第二个目标是希望政治格局能稳定地发展下去,李建成作为太子,其他儿子都来辅佐他,这个格局最好不要变。可是李世民的军功实在太高了,不仅西边打下来了,还把弟弟没守住的东边给收复了,相比之下,李元吉就差远了,李世民在朝廷中的政治威望和政治光芒突然绽放出来了。这对李渊来说其实是一个麻烦。

        4开国元勋刘文静之死李渊这个时候杀了一个人,这个人叫刘文静。刘文静是李渊的老臣,在李渊起兵之前就跟着他混了,李渊起兵的时候又负责出主意,功劳很大。李世民打薛举的时候,刘文静就在李世民的军中出谋划策,所以这是一个既有谋略又有军功的人。李渊为什么要杀他呢?据史料记载,刘文静脾气很坏,经常说:“我功劳大,裴寂等宠臣都没我功劳大。”李渊说他谋反,就把他杀了。

        刘文静被杀的原因没有更详细的记载,但是我们要知道,政治人物做一件事情是有很多算法的。我为什么要杀你,这是一个算法;我杀了你之后会产生什么后果,这又是一个算法,这两个算法要加在一起评估。李渊为什么要杀刘文静呢?按照常理猜测,其实他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警示李世民——你小子尾巴翘得高高的,觉得自己军功已经很盛了是吧?

        谁都知道刘文静是在你军中当参谋的,在朝局中是你的人。是你的人又怎么样?我照杀不误。有人可能会说:“不一定是为这个吧?”从客观结果上判断,一定是这个原因。李世民会想,他是我的参谋,为了一件小事你就把他杀了,我出面讲情也没有用,这不就是在打压我吗?所以,从客观结果上说,李渊既承认李世民的军功,又要给他点儿颜色看看。这就是李渊做这件事的目的。

        李世民的两大优点李世民这个人最值得欣赏的地方就在于,他一生都有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虽然在这件事上被老爹打了一巴掌,但他不管有多不服气、多委屈,仍会继续积极主动地做事,这是李世民最大的优点。在此,我要插一句题外话,“积极主动”这四个字听起来稀松平常,其实做起来很难。这是一种很稀缺的禀赋,想要后天培养非常困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