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 人的潜力是无限的!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81 人的潜力是无限的! (1 / 3)
        战神李玄霸认为:“每个人都是带着各自的禀赋、性格和初始位置进入历史格局的,然后被格局的演化推动着向前走,一直走到结局,两个倾向必须防止。第一个倾向是道德化,其实,谁的心里没有私欲和贪念?谁的心里没有软弱和善良?”

        “从道德的角度做判断,虽然很过瘾,但是没有说服力。第二个倾向是阴谋论,不是说世上没有阴谋,只是阴谋往往只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和非常小的格局里才能起作用,一旦时间变长、格局变大,阴谋就没有用了。”

        “为什么?因为人类社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网络状的协作系统,它太复杂了,任何人再聪明、再勇猛,都不可能控制它!”

        国家很强大,可以调动一切资源按照理性分析来安排生产,为什么最后经济还是一塌糊涂?就是因为整个市场是一个太过复杂的协作系统,再强大的力量也控制不住它。如果大家接受我的观点——不要道德化,不要阴谋论,在格局中你最终读到了三个字:“不得已”,每个人那么做都是因为他不得不做但我仍然要强调一点,它只是个故事,因为历史上的事实永远没法找回来了。

        老爹李渊是个窝囊废吗我们回到“玄武门之变”。要解读这段历史需要面对一个很具体的困难——李世民当了皇帝之后,对史书进行了大幅度的删改。不管唐太宗李世民在历史上有多好的名声,在这件事上,他真的带了一个很坏的头。因为在中国古代,史官写史、给皇帝写起居注,皇帝自己是不能看的,这是一个对皇帝极具威慑力的武器,涉及他们千秋万代的声名,让他们不能干坏事。但是李世民偏偏要看,前后要求了三次——前两次都被史官顶回去了,第三次没顶住。

        “玄武门之变”,都不可能把所有的痕迹抹掉。这里面有几个问题,我先给大家做一个分析。首先,李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一个很窝囊的人,天下是李世民打下来的,他只是坐享其成罢了。这怎么可能呢?李渊是开国皇帝,他在太原起兵的时候,李世民只有十几岁,怎么可能掌控大局?

        在那个群雄并起的时代,做出“我要造反”“我要当皇帝”这种果决的判断,得需要多大的决心和勇气啊!建国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政略和军略博弈,可不是学校里同学间互相抢橡皮擦,谁力气大谁就能赢。

        所以,虽然李世民在战场上屡建战功,但是从整盘棋来看,战争只是一部分,它不能包揽所有的功劳,而李渊作为所有决策的最终承担者,肯定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李世民也没能把所有删干净他是李渊在太原起兵时的秘书,负责一些文字工作,没有参加到那些后生小辈的争斗中李渊完全是另外一个形象,是一位英武的君主。其实,我李渊绝对不是一个窝囊废。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李世民要篡改历史、埋汰他老爹呢?

        因为我前面讲的三个字:“不得已”。李世民要向世人证明,自己的继位是有合法性的。他总不能说亲哥哥不是我杀的,“玄武门之变”没有发生吧?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诋毁他老爹,说整个天下都是我打下来的,我应该当皇帝。

        只不过李渊是老爹,我让着他,让他先当皇帝,他百年之后皇位自然应该归我。可是我万万没想到,李建成最后摘了桃子当了太子,还暗中谋害我,我才自卫反击的。这是李世民唯一能够在逻辑上自洽的说法,所以李建成冤,李渊也很冤,他名字中就带了个“冤”字。

        哥哥李建成是个窝囊废吗?其次,李建成也是个窝囊废吗?史书上,李建成被李世民改得奸、馋、懒、滑、坏、残暴,可事实当然不是这么回事。大家可以想一想,李建成比李世民年长10岁左右,刚开始起兵的时候,快30岁的哥哥带着十几岁的弟弟在战场上征战,兄弟俩合作无间,能说哥哥是个窝囊废吗?

        而且李建成是一个有军功的人,大唐的第一座都城长安就是他带兵打下来的,我们不能说他不会打仗。只不过大唐建国之后,他的角色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原来他只是李渊的嫡长子,现在可是国家的太子,作为储君,他不能再以身犯险、亲自上战场了,只能在长安城中调度,掌管全国的行政系统。这个时期他干得挺不赖的,至少是合格的。

        李世民在前方打仗,总需要军需粮草等后勤保障,这些后方的筹划都是李建成干的,我们能说他没功劳吗?刘邦建立大汉帝国,功居第一的人是谁?萧何。萧何不像韩信能够上战场,他只是个文人,是写字的,他作为相国,在后方调度,所以功居第一。我们再看李建成的人品,史书里当然给他扣了一堆屎盆子,但是从留下来的蛛丝马迹判断,他至少是一个很仁厚的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