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五章 泽被后世 (3 / 4)
靠着奴工打开局面,然后调集大量劳动力修建田埂、堰坝,将沼泽、湖泊“网格化”,每一个“格子”里的地块都会变成水田。
当然,考虑到水系的自然调节,必须保留适当的湖泊,雨季蓄水,旱季放水。
一开始,这样的水田产量很低,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稻谷和苜蓿轮作,提高土地利用率,然后增加肥力。
在辽东,水稻一年一季,水稻收割后排干水,种植苜蓿,来年将苜蓿根茎翻耕埋入途中,然后注水变成水田,种植水稻。
如此轮作,只要数年时间,新开垦的农田其肥力就会有显著增加,粮食产量慢慢就会上升。
这是汉沔开发的成功经验,加上冷水稻种的帮助,用在辽东很合适,辽东各地经过这数年来的实验田种植,效果很好,现在,进一步推广的时候到了。
宇文温来到新村中的“会议厅”,会议厅里已经坐满了人,这都是前来觐见大周天子的靺鞨、契丹各部首领,见着天子进来,纷纷叩拜。
宇文温就座之后,示意大家平身、入座。
靺鞨各部之中,有十余年前归顺周国的粟末靺鞨八部,即后来改编为“靺鞨八旗”的八个靺鞨部落,八位旗主坐在最靠近天子御座的地方。
又有仅次于靺鞨八旗归顺朝廷的几个契丹部族,其首领位次靺鞨八旗旗主,然后是近年归顺朝廷的其他粟末靺鞨部落首领。
在通事的协助下,宇文温与在座的靺鞨、契丹首领们交谈,谈的是一桩大买卖。
辽泽开发势在必行,“一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生口(奴隶),那么生口从哪里来?
一是靠南洋贸易公司从南洋以及西洋购入(从捕奴队、奴隶贩子手中购买);二是靠北洋贸易公司从倭国东北境、虾夷大岛上捕获虾夷(毛人)。
三,就是靠在座的“朝廷鹰犬”,从粟末水、黑水流域捕捉“生靺鞨”,或者从大草原(包括黑水上游地区)捕捉室韦等游牧部落部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