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五章 泽被后世 (2 / 4)
辽泽,不该“泽被后世”。
要开发辽泽,可以将其当做一个巨大的沼泽地,这里不缺水,反倒是因为水泛滥才形成大片沼泽,而沼泽底部有厚厚的腐殖质,若排干水,或者控制水位,完全可以将其开垦为水田,种植冷水稻。
这件事现在就开始做,严格执行规划方案,持续二十年,辽泽变成粮仓就不会是梦想。
也许那时候我还活着也说不一定。
宇文温如是想,看着眼前辽泽,干劲十足。
他在陪同官员的引领下,走到一旁的高脚屋建筑群,这些高脚屋整齐排列着,又有通道连接,整体而言如同一个“丰”字形布局的村落。
这是出现在辽泽边缘(东部)的新村落,其即将入住的居民,都是开发辽泽的“先锋”。
高脚屋,是气候湿润、雨量充沛的亚热带地区一种十分普遍的民居形式,在南洋地区很常见,宇文温对此印象深刻。。
一般的高脚屋分上、下两层,为竹子盖建,也可以用木材搭建,屋的上层住人,下层无墙,只有数根木桩(竹桩),用于放置家具和其他物品。
若这高脚屋位于沼泽地区,下层自然是沼泽或者水田。
高脚屋的搭建,对地基要求很低,南洋各地都有高脚屋,将其引进辽东,对于开发辽泽这种沼泽地区很有帮助。
而住在里面的人,当然也是引进的外国劳工:有南洋奴工,也有生靺鞨或者毛人(虾夷)。
一切,都是参考汉沔大开发的成功经验,第一期开发,投入大量奴工,将沼泽、湖泊地区初步整理,清除芦苇、水草,挖沟渠、修建水利设施排水、防洪,打好基础。
这个过程很辛苦,夏秋之际蚊虫毒蛇叮咬,冬春季节踩在水里冰冷刺骨,所以人的伤亡很高,虽然按照后世的道德观来看,此举十分不人道,但在这个时代,奴工伤亡大根本就不算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