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西域的葡萄夜光杯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八十五章 西域的葡萄夜光杯 (1 / 4)
        公元851年(大中五年),张义潮的哥哥张议潭,手捧河西十一州的图籍入唐,并留京为质,正式宣告失落吐蕃八十余年的河陇地区,重归唐属。

        但在河西走廊东赌重镇凉州,却一直牢牢控制在吐蕃将领的手中,导致归义军与唐朝的使臣,不得不北绕回鹘道,穿越大漠荒原往来。

        为了拔除河西走廊这颗最后的钉子,张议潮和他麾下的将士整整努力了13年。

        861年(咸通二年)三月,“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奏。自将蕃汉兵七千,克复凉州。”——《资治通鉴》

        但从凉州败退而出的吐蕃守军并不甘心失败,两军旋即在河西大地上展开连番血战。直到归义军将蕃军围困于今黄河源头扎陵湖、鄂陵湖附近时,“(归义军)列乌云之阵,四面急攻,不过五十里之间,杀戮横尸遍野”,才将其全歼。

        至此,河陇地区成建制的吐蕃军队彻底灭亡,断绝近百年的河西走廊重新贯通。

        归义军的势力范围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与唐朝边境接壤交合。

        但就是这次相当短暂的领土接壤,对双方都产生了严重而微妙的心理影响。

        一、重镇凉州的纠结。

        归义军收复凉州(武威)后,出现了一个很诡异的情况。

        新旧唐书和通鉴中,都记载唐庭于咸通四年(863年)复置凉州节度,统领凉、洮、西、都、河、临六州,治所在凉州。

        但派何龋任凉州节度,这些史料中却是全无记载。

        有的文章提及此节,皆云张议潮兼任了凉州节度使,我不知道出去何来。

        我只查到“(唐庭)派郓州平军二千五百名戍卒凉州。”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