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章 终结老外的优越感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18章 终结老外的优越感 (2 / 3)
        “是的,因为那几个老外不怀好意。他们接下来的问题,你们一定是答也不是,不答也不是,但不管答与不答,都会中别人的圈套!”杨夏也不管跟在后面的情报人员,对这些此时还比较单纯的作家,尽可能地实话实说。

        其实,十年后发生在广场的事件,未必没有老外的挑唆,未必没有那些学生年轻不懂事的原因在内。是时,华夏虽然开放了,但看外国还是如雾里看话,去过国外的毕竟少数,而去过国外的也大多走马观花,早就被其摩天大楼给迷得晕头转向了,哪还来得及分辨真假。

        “不会吧?那么多人看着他们,难道他们还敢干坏事?”一名叫王久琛的作家代表颇有些不以为然。

        “我相信杨夏同志说的,譬如老外那句既然喜欢上京,为什么不把家也安在上京呢?我当时心头就格登了一下,还是杨夏上来解了围,虽然我们喜欢上京,但我们同样喜欢自己的家乡。对啊,既然这样,为什么我们要把家安在上京呢?这个问题,得反问,不能直接回答。直接回答,不管是什么答案,老外都会还有问题,那时,你就会被搞得晕乎乎的了。”陈频夏毕竟是厅级干部,马上就联想到一些什么,而且还找到了反击的方法。

        这有如老师和小学生的关系,在小学时,为什么老师都很权威呢,不是老师厉害,而是学生的心态不对,如果小学生会反问,想必老师的日子也没那么好过。

        “原来,那少年人叫杨夏。”两名情报人员得到这个消息后,便放慢了脚步。因为他们从这群有老有少,而且地方口音浓郁,且衣着随意的人身上,大致也猜到了他们的身份,这是一群来上京开会的作家代表,所以,他们至此已经可以回去交差了。

        杨夏感觉到两名便衣放慢了脚步,心头也松了一口气,虽然自己感觉没什么事情,但谁知道呢,再说杨夏本人对于涉外这一块的东西也不是很熟悉,而且后世杨夏有机会了解到这一块时,时代也完全不同了,而这时的上京,还正是特别敏感的时期呢,那啥墙的活动并没有结束。

        只是,后面发生的事情与杨夏的初衷完全不同。晚上7点,南蜀作协秘书顾敏再次敲开了杨夏的房间:“杨夏同志,请你到八楼会议室召开紧急会议!”

        “哎,我马上去。”刚刚吃过饭不久,动一动很好。

        “同志们,接华夏作协通知。临时召开一个短会,因为事情比较紧急,耽搁大家的时间了。下面。请华夏作协党组成员张敬德同志作指示。”

        “这个时候,把同志们叫来开会,真不太合适,但事情紧急,请原谅。在我代表作协作工作安排之前,请陈兰生同志介绍一下情况。”张敬德说了两句,就把身边的人给推了出来。

        “大家好。我叫陈兰生,是大会安全保卫组的工作人员。在这里。我要通报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今天下午4点30分,北塞作协代表团去*广场观光。遇一群外国记者,因为不擅与外国记者打交道,在谈话中说出了一些容易被西方敌对势力利用的话,安全保卫组考虑到他们是无心之失,只是通知了他们的单位,由单位批评教育,我们并未作任何处理。

        第二件事,也同样发生在*广场,事件性质完全一样。就是4点10分钟左右,你们南蜀作家代表团也遇到了那群外国记者,而且。问的问题几乎一模一样,但是,让我们安全保卫部非常欣慰的是,你们南蜀作家代表团的杨夏同志,不但巧妙地化解了境外记者的恶意采访,还在对话中争得了主动。为国家争了光。在坐的同志,很多人当时都在现场。但未必知道杨夏同志当时说的什么,我这儿有记录,我给大家念一遍,你们听听就明白了——”

        其实,这个安全保卫部的陈兰生表明身份时,与会作家们就已经紧张得不得了,那是情报战线的秘密工作人员啊,来自己这儿开会,会有好事么?果然,没好事啊,北塞的那个说错话的作家,回单位后不说被开除,肯定是要挨处分的,哎呀,这上京不是首善之地吗,怎么成了首险之地啊,随便说句话都有陷阱呢。

        听着听着,怎么受表扬了?虽然表扬的是杨夏一个同志,但基本上可以肯定,没南蜀作家什么事儿了。接着,大家到是认真地听了杨夏当时说了什么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