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章 终结老外的优越感 (1 / 3)
“哎呀,秘传?你能不能告诉我,这秘传是什么?”一个一直没说话的记者突然开口说道,杨夏一定,这家伙就是米国人,一口的米国英语味儿。
“既然都说了是秘传,自然不可能告诉你们了。好了,你们去吧,我们这儿没你们需要的新闻。”杨夏再次告告诫道。
说完,杨夏示意陈频夏陈老,可以带着大家离开了,如果站在这儿不走,老外以为有机可乘,他们也会赖着不走。
或许,陈老还是意识到了什么,见杨夏示意他走,立即带着大家离开了广场,向着宾馆的方向走去。
杨夏自然也跟着一起走了,那群老外,在原地站了一会儿,终于还是离去了。别人不接受采访,他们也不能强迫。
实际上,如果这群老外是老老实实的记者,杨夏也愿意与之交流。但那家伙明显在诱惑陈频夏陈老啊,为什么不把家搬到上京呢?这个问题,如果没准备,谁也可能答不好。而这个问题的背后,则涉及到华夏与西方最根本的一个区别:迁/徙/自/由。
问题是华夏的国情之下,能出台那种政策么?华夏是农耕社会,而西方是航海社会,从根源上都是不同的。而后世的历史证明,即便官方引导民众迁徙,而民众也不愿意,其间困难之多问题之复杂难以想像。
杨夏等人回宾馆,但事儿并没有结束。杨夏明显感觉到。有两名便衣跟着他们。只是,杨夏反复思考,刚才南蜀作家代表团包括自己在内的广场表现。都算是为国争光了,即便这些便衣跟着,又能有什么收获呢?
从杨夏的角度看,两名便衣可能是白跟踪了,这群人里一没卖国的,二没间谍。但是,从便衣的角度。他们却觉得大有跟踪的价值,因为他们发现了一个很奇葩的少年。英语之顺溜超过了他们这些老牌情报员,而且这个少年只用了一句话就将谈话的形势逆转了。
那话啥来着,虽然我们喜欢上京,但我们同样喜欢自己的家乡!而且。最后还用“秘传”二字吊起了老外的胃口,简单的几次对话、交锋,就将老外给玩得团团转。这少年,到底是何方妖孽呢?
当然,便衣完全可以将杨夏等人拦下,直接问对方是哪个单位的,想来很容易就清楚了。但是,便衣没有这样做,他们决定悄悄跟踪看看。或许,能够听到更多的对话。当然,他们之所以跟踪。是因为这群有老有少的人,是步行到的*广场,既然是步行,那路程会很远么。
“嗨,杨夏,刚才你说的是英语吗?”南蜀作家主编白山问道。
“是啊。白老师。”杨夏对白山很尊敬,而且还有点惭愧。因为在早期给他们投了散文后,最近一直写的诗歌,即便有散文也被其他报刊给拿走了。
“真没想到,你的英语会那么好。”白山莫名地感慨了一句。
“对了,杨夏啊,刚才你使眼色让我们走了,是不是你感觉到了什么问题啊?”陈频夏陈老还不算太笨,终于明白广场上的风险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