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军令状与三百元 (1 / 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军令状与三百元 (1 / 7)
        第四章:军令状与三百元

        “投机倒把!”

        这四个字,像一盆冰水,从李大山的嘴里泼出,浇在了刚刚燃起的希望火苗上。

        房间里的温度,仿佛瞬间降到了冰点。

        “投机倒把”——这是烙印在李大山这代人骨子里的原罪。它意味着不劳而获,意味着走歪门邪道,是和他们信奉了一辈子的“勤劳本分”、“踏实肯干”背道而驰的魔鬼。

        在李大山的世界里,只有在工厂里流汗,在田地里耕种,才叫“正经营生”。像儿子说的那样,靠着“信息差”,把东边的东西搬到西边卖,就能一天挣到他一个星期的工资,这在他看来,不是“本事”,而是“取巧”,是靠不住的,甚至是可耻的。

        张桂英刚刚被儿子描绘的蓝图点燃的一丝光亮,也被这四个字瞬间扑灭。她紧张地抓住儿子的胳膊,急切地小声说:“谨诚,你爸说得对,这事……这事名声不好听,咱们不能干啊!”

        看着父母脸上如出一辙的恐惧和抗拒,李谨诚心中一声长叹。

        他知道,他面对的不是父亲一个人的固执,而是整整一代人,在特定历史时期下形成的、根深蒂固的集体观念。这道坎,如果迈不过去,他所有的计划都将是空中楼阁。

        但他没有慌。

        因为他手里,还握着最后,也是最锋利的两张牌。

        一张,叫“大义”。

        另一张,叫“亲情”。

        “爸,你先别急着给我扣帽子。”李谨诚的语气依旧平静,他指了指那张被他放在桌上的《江城日报》,“你再看看这上面的标题,《解放思想,抓住机遇》。报纸上天天说,国家鼓励个体经济,搞活商品流通。我把菜农的菜,拉到需要的人手里,让菜农的菜不烂在地里,让城里人能买到更便宜的菜,我方便了大家,自己挣点辛苦钱,这怎么能叫投机倒把呢?这叫响应国家号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