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蠢蠢欲动!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64章 蠢蠢欲动! (2 / 3)
        李玄霸言道:“褚遂良的书法清远萧散。他的书法,从追求一种结构之美,演进成了追求意境之美。虞世南书法讲究“君子藏器”,在书写的过程中不显露明显的运笔痕迹,褚遂良却不同,褚书提笔‘空’,运笔‘灵’。瘦硬清挺,自是绝品。”

        “他愿意展示这种痕迹,一起一伏,一提一按,造成一种明快的韵律。因此,褚遂良是一位“线条大师”,他的线条充满生命,体现了一种飞动之美。”

        李玄霸继续言道:“若瑶台青琐,窅映春林,美人婵娟,似不任乎罗绮,铅华绰约,欧虞谢之。”在他看来,从褚遂良开始,书法已经从“妍美功用”趋向“风神骨气”,书法艺术也从古典主义迈向浪漫主义。

        有趣的是,这种唯美主义倾向,已经影响到褚遂良对纸墨的选择。书法家讲究纸笔用墨并不奇怪,李玄霸毫不吝啬溢美之词:“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然而纵观古今书家,褚遂良对纸墨之追求,却是非常苛刻的。李玄霸言道:“褚遂良非精笔佳墨,未尝辄书。”没有好笔好纸,他宁可不写,褚遂良对自己的书法要求很高。他和虞世南曾有一段对话,他问道我的书法比得上智永禅师吗?虞世南说我听说他一个字值5万两黄金,你做得到吗?”

        褚遂良又问:“那和欧阳询相比如何?”虞世南说:“欧阳询写字不择纸笔,什么样的纸笔都能写得好,你难道能这样?”褚遂良有些气馁,说:“那我的书法究竟怎样呢?”虞世南说:“如果手顺而笔墨调畅,也能写得很精彩。”褚遂良这才高兴地走了。

        在战神李玄霸的心目中,在唐朝褚遂良的书法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不仅继承了唐代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等的特点,更深得东晋王羲之书法的精髓。李玄霸言道:“如熟驭战马,举动从人,而别有一种骄色,褚书在唐贤诸名世士书中最为秀颖,得羲之法最多者。真字有隶法,自成一家,非诸人可以比肩。”

        李玄霸对褚遂良大加赞赏道说:“褚河南书为唐之广大教化主,颜平原得其筋,徐季海之流得其肉。”

        褚遂良去世百余年后,唐德宗下诏,将他的画像绘于凌烟阁上,让他享有与唐初的开国功臣们同样的荣耀。而褚遂良究竟是忠臣义士,还是奸恶之徒,则像一道永远解不开的谜题,留在了历史中。

        褚遂良出身于名门望族。褚遂良去世百余年后,唐德宗下诏,将他的画像绘于凌烟阁上,让他享有与唐初的开国功臣们同样的荣耀。如此伟大的人物,却在绝望中走完了一生……

        一代名相褚遂良功绩斐然,为何最后在他乡郁郁而终?

        褚遂良不但是一位大书法家,还是一位政治家。当然,他在政治上的水平,不像他在书法上的造诣那么高。晚年甚至步步错位,造成了至死不被皇帝原谅,客死他乡的悲惨结局。

        褚遂良生活在唐朝初年。褚家是南朝名门,父亲褚亮在隋朝官至散骑常侍,投靠大唐后,李世民十分欣赏褚亮的才华,引为“秦王府十八学士”,成为李世民的心腹。在这种环境下,年轻的褚遂良学识日益精进,逐渐崭露头角。

        李世民登基后,对褚遂良这个大自己两岁的同龄人欣赏有加,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爱好,书法。李世民对东晋王羲之的书法喜爱有加,但与褚遂良相比,只能算个业余爱好者,有人进献王羲之的真迹,褚遂良可以一眼辨认真伪,令李世民十分钦佩。

        有父辈的提携,皇帝的青睐,褚遂良年轻时一路官运亨通,贞观十三年时,他已担任谏议大夫,兼起居郎。而且,他的表现也可圈可点,十分到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