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运筹帷幄! (2 / 4)
杨文干得知李建成被囚,立马施救。李渊一面调查,一面派李世民平叛,并许诺成功后改立他为太子。结果没等李世民起兵,杨文干就死于内讧。高祖放太子回京,责兄弟不睦,将太子府的王珪、韦挺和秦王府的杜淹流放。
“人妄告东宫”之句,道出“杨文干事件”乃是李世民一手策划。
李世民的哥哥对他并无温情一说,李建成与李文吉在战争后因为自己的功名不如李世民,就不断排挤李世民,在战争中也是借用李世民的名义来进行剥削民众。
对于他们而言,李世民不像一个兄弟,而更像一个利用工具,根本没有亲情而言。西汉名臣晁错,楚汉名将韩信,这些都是为了国家努力奋斗的人,却被当成一个利用的工具,最终被抛弃杀害!
老谋深算的李渊洗清了李建成之冤后并没有兑现诺言,李世民失望之余,又弄了一出“醉酒”。他在李建成的家宴上狂喝,然后吐血数升,以给父皇造成一种喝酒中毒的假象。李渊则再次证明了太子清白,之后将两人各打二十大板。
接连失利,李世民知道自己在父皇心中诚信已无,索性放出大招儿,说大哥和四弟染指后宫嫔妃。这下可把李渊惊着了。他不相信两个儿子会干出这等龌龊之事,可面对秦王提供的细节,还是让老皇帝做出了第二天早朝与两个儿子当面对质的决定。要的就是这,只要大哥四弟一起出现,所有的梦想都会成真。
公元626年7月2日,对李氏家族来讲是可怕的一天。李建成和李元吉听候父皇召唤,骑马直奔皇宫。走到玄武门时,李元吉觉察有异,当看到李世民一脸杀机,慌忙搭弓应对,李建成则像傻子一样呆掉。李世民没有丝毫犹豫,从容拉弓射杀了大哥,李元吉被乱刀砍死。之后李世民又把兄弟二人遗下的共十个儿子斩草除根。
此刻,李世民心头,轻松、负罪感、恐惧一齐涌来。他来不及安抚情绪,跌跌撞撞地摸进皇宫,跪在李渊面前号啕大哭:“父皇,大哥和四弟蓄意谋反,我已经替您清理。”
李渊震惊之余始悟:李世民的哭,一为“诉冤”,二是逼宫。宰相陈叔达乘机进言:“秦王功盖宇宙,率土归心,如果把他立为太子,委以重任,天下就可太平无事。”
老皇帝沉默:眼前这个儿子连手足都能杀,更遑论他这个风烛残年的老头子?尽管自己在位不过九年,可为了李氏家业,为了大唐江山,也为了自己,逊位是唯一正确选择!李渊顺水推舟:“善,此吾素心也。”
接下来,李渊册立李世民为太子,并诏告天下:“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奏闻。”两个月之后,李渊正式为李世民举行了登基仪式,将他送上了权力宝座,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这等于给李世民制造的这场命案披上了一件华丽外衣,为他的继位打上了合法标签。
不知道李世民是不是从同室操戈的惨烈中生出悔意。从史书上对这桩为人诟病的血案语焉不详上可以读出:他害怕舆论攻击,更害怕失掉民心。当他用权力平复了一切蛛丝马迹之后,还是不能心安。夜夜难眠,噩梦不断。
只有大将秦叔宝和尉迟恭手持兵器在门前站岗,方能安心入睡。两员大将长期熬夜,双双病倒,李世民只好命人将两人画像贴在门上,以镇妖魔。苦思冥想后,他终于找到了安魂法:只有成为千古明君,将帝国经营得绚烂繁华,才可抵消这桩血案的一切后遗症。这一决定,为“贞观之治”的出现奠定了基调。
李世民强迫自己放下压力,换上笑脸。他把李建成的党羽全部收归麾下,并放言“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凡破坏君臣关系者一律斩杀。
李世民封赏功臣。除了刘文静,被封国公的四十三人全是实封户。食一千五户、一千户、九百户各各不等。十一月,他又降封宗室。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