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运筹帷幄!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78章 运筹帷幄! (1 / 4)
        战神李玄霸言道:“这个时候的李世民和王世充都已是强弩之末!”

        “虽然王世充不肯坐以待毙,就求救于窦建德,可是窦建德在河北,兵强马壮。”

        “而且他在历史上的名声非常好,被称为一代贤王,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礼贤下士,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地方性领袖!”

        在战神李玄霸的心目中:“王世充已经不行了!”

        “如果这个时候我再不出手,李唐王朝崛起的趋势我就挡不住了,将来我和它决战的时候就棘手了。”

        上可挥刀立马,纵横驰骋;下可指点江山,兴国利民;人前礼贤下士,包容有度;独处则挥毫泼墨,笔走龙蛇。如此集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于一身的人物,仅靠性格魅力和仁政是撑不起一统天下之大任的。

        究其一生,无论创业守业还是权力移交,李世民始终都在精进权术,阴阳两谋在他手里简直就是统治天下的神器。由此看来,“贞观之治”绝非偶然出现。那么,盛唐背后,又凝聚了李世民哪些心血呢?

        “高祖子世民知隋必亡,阴结豪杰,招纳亡命,与晋阳令刘文静谋举大事。计已决,而高祖未之知,欲以情告,惧不见听。高祖留守太原,领晋阳宫监,而所善客裴寂为副监,世民阴与寂谋,寂因选晋阳宫人私侍高祖。高祖过寂饮酒,酒酣从容,寂具以大事告之,高祖大惊。”

        为了逼李渊起兵反隋,十八岁的李世民不惜坑爹,用美人计逼其就范。当然你可以说都是裴寂和刘文静的主意。可没有李世民拍板,谁敢陷害这位皇亲国戚?李渊可是隋炀帝保真无假的亲表兄。不管如何被动,李渊毕竟喝了酒、躺了龙床,睡了帝妃。这足以让他的家族灰飞烟灭!李世民的托儿裴寂趁机劝李渊起兵造反,一来可免灭族之灾,二可得大隋江山。面对滔天大祸,李渊哪里还有退路?

        公元617年,李渊扯起反隋大旗,于太原正式起兵!

        作为策划者,烽火狼烟完美地激发出了李世民的军事才能。自从16岁随云定兴出征,隋炀帝在雁门被围,他献疑兵之计解围后就一发不可收,晋阳首义,破薛举、宋老生、刘武周、宋金刚,攻克洛阳,擒王世充和窦建德,其功无人能比。上阵亲兄弟,打仗父子兵。在儿子们的鼎力配合下,李渊于公元618年5月称帝建唐。之后为统一全国,先后进行了六次大规模战役。

        光秦王李世民就指挥了四次,且次次大捷。赫赫战功堆积起来的不是满足和骄傲,而是失落和失衡。李世民有勇有谋,刚毅果断,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他觉得自己才是开疆拓土、指点江山的不二人选。可优秀和机遇从来就不对等。按照皇室法则,只有嫡长子才有资格继承皇位,要怪只能怪他娘。封建王朝家天下的制度是悲剧之源。

        虽然立储法则不可谓不严格,可哪朝哪代被老老实实地执行过呢?看着身为太子的大哥和四弟越来越受宠,郁闷成疾的李世民终于心理走偏。“王者之位,非我莫属”。很快,以洛阳为中心,山东为半径,各路豪杰为中坚力量的秦府集团,就对李建成的东宫地位甚至李渊的皇权形成了严重威胁。

        沉稳老成、做事滴水不漏的李建成除了武功剑术稍微逊色,才干绝对在李世民之上。他觉察二弟的野心后,迅速与四弟李元吉组成同盟。从此,三兄弟围绕着皇位展开了明争暗斗。李渊最不愿看到这种局面,他不顾李世民的苦苦哀求,将其心腹刘文静诛杀。为李建成除障,同时震慑李世民。

        公元624年,李渊到长安以北的宜君县仁智宫避暑,李世民、李元吉随从,李建成留守。不久手下密报,太子李建成暗通庆州都督杨文干谋反。李渊即命李建成见驾。惊恐万分的太子没有听从部下趁机起兵的建议,选择了孤身请罪。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