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6章 为了这道特色菜,他错过重逢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26章 为了这道特色菜,他错过重逢 (1 / 2)
        汉中城东关正街上人流涌动,虽是中午时分,却依然人气不减。

        来面各县的商人穿梭在各店铺里采买备货,人群的吵杂声伴随着各种口音的叫卖声,衬托着整条街的繁华。

        农具、杂货、调味品、粮油、裁剪加工、布料及各种土特产和干货是琳琅满目。

        活鸡和鲜鱼等更是显示着汉中这块江南水乡的物产丰富,街道两边隔一段就会出现几家饭馆。

        面皮店,核桃馍店,浆水面馆,油花馍馍,炒菜米饭等各种汉中名小吃汇集,采买的各类人群累了、饿了随时能在这些饭馆打尖。

        申旗万前一晚忙了半夜,睡了一大早上才起床,牵着马闲逛在大街上,也许是前一晚太累,他边走边打了个哈欠。

        申旗万抬头看了看天空,回去吧时间尚早。“何不找地方喝点,解解乏呢?申旗万打定了这个主意,他把马牵到一棵大树下系好,捋了捋马背,径直走近一家汉中菜馆。

        这家菜馆主打陕南特色菜,最有特色的菜要数杂烩了,杂烩也是申旗万家乡城固最出名的菜,关于杂烩还有一段可追朔的历史。

        明朝成化年间,朝廷户部为安置湖北荆州、襄樊一带灾民顺汉江上游到城固一村庄落户。随着村民生活需要和生产贸易的发展,这个村庄渐渐形成集镇。

        南来北往的客商不断,特色物品的相互购买交流,促便这个村庄的农业、手工业、商贸、经济和文化得到快速发展。

        在饮食生意的相互攀比竞争下,本地两位厨师便创造发明了“酸汤杂烩”这道地方名菜,后人称之为“全家福”、“大团圆”。

        杂烩传承历史悠久,久吃不厌,在陕南久负盛名。杂烩制作是以猪肉、鸡肉等材料为主,体现了吃肉不见肉的特有厨艺技术。

        以酥肉、鸡肉丸、猪肉丸、油炸豆腐、蛋皮、猪皮油炸制作而成的响皮、木耳等食材,装碗笼蒸而成。

        再辅以猪大骨、鸡骨等加上特有调料慢火熬制而成的汤水。加入去腥的酸汤汁,调入葱丝、蒜苗丝、香菜等加香,形成了品种花色齐全的食材组合。

        杂烩食用时荤而不腻,咸中带酸,酸中有腥,腥中带香,香中有辣。色艳味鲜的杂烩古朴厚重,尤其是杂烩中酸汤水味是任何调料无法替代的。

        在西北地区的陕南尤其是汉中,杂烩是宴席首菜,当地红、白喜事,满月,寿宴中是必不可少的。

        正是由于杂烩的地方美食特色,申旗万当然会一饱口福,不会错过品尝的时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