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京城装电话 (3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五章京城装电话 (3 / 3)
        安装了电话,官员们从新鲜、学习使用,到习惯用电话互相联系,这个过程时间不长,正应了那句话: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啊!习惯之后官员们就体会到了电话联系的方便快捷了,特别是有紧急事情的时候,电话太方便了。官员们只知道使用,电话的原理是什么他们就不那么精通了。于是,有的官员就问:如果大明全国的其他省都能通电话就好了,还是电话方便呐!

        在北京还有一个电话局,那是铁路专用的,位置就在北京城外的火车站里。

        燕京到青岛的铁路工程进展顺利,已经过了济宁,接近青岛了。预计明年的六月,可以修到青岛,燕青铁路就全部贯通了。天津、济南境内的铁路电话各设一个电话局。

        解决了电话电源的问题,就为电话民用打下了基础,否则,用不上几天就要提着电池到电话局充电是不可想象的。

        可是电话民用有市场吗?有价值吗?朱厚炜认为意义不大。长途的城市之间的通信,有邮局的电报、投递信件的业务来解决,邮局的出现就取消了驿站以后某位驿卒的农民领袖失业了。电话受交换技术的制约,目前同城使用很方便,跨局转接麻烦。古代的城市规模很小北京有古都之称,在全国也算得上是大都市了,那么燕京城有多大呢?燕京城成长方形,长边只有十里,并不是很大。在城外,除了通州运河码头、新建的火车站之外,是不会有大规模民居的,也没有商铺市场,就是北京城内也还有不少的庄稼地、空地,绝不是现代城市那么大。

        围着城墙走一圈也就是两个小时,同样居住于北京城中的两个人,如果想见面,最远的半个小时就走到了,一般情况十分钟就能找到对方的家里去,用的着电话吗?

        更何况这个时代的电话一定是奢侈品,能装电话的凤毛麟角,你想打电话,对方没有电话,如何打?就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电话在天朝还不是每户人家都有,需要单位和一定级别的人才有可能装电话,而且电话费也不是普通老百姓负担得起的。

        所以电话民用还要等待时机,等什么时机呢?等经济发展的时机,百姓们有银子了,富裕了,想奢侈一下,那时候电话就有市场了。第二等交换技术的进步,长途电话转接方便了,电话的作用就大了,电话的市场就打开了。

        官府的电话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第一是,大明其他各省的省会,省内大都市的官府也都需要装办公电话。第二是,京城官府内也会逐年的增加电话数量。

        电话的应用,也会刺激长途转接的业务。技术的进步是因为实际的需要,有新的需求,才有技术的进步。

        当其他的城市建起电话局之后,就需要电话局之间的长途转接了,这就是局间中继。人工交换机就是利用局间的中继线,人工呼叫,来实现长途电话的业务。

        在现代的80年代以前,百姓们要打长途电话是需要到电话局的长途业务室,排号等待转接的,打一次长途电话是很麻烦的,等上一两个小时是很正常的,那时候用的就是人工局间转接。

        在现代,电话的交换技术,就是从人工交换台(摇把子电话,用了上百年);脉冲驱动的机械化交换技术(老式的拨盘电话,用了几十年);计算机无触点交换技术(用了几年);最后发展到程序控制交换技术。朱厚炜相信,电话有了,即便朱厚炜从此再也不干预电话技术,它自己也会进步,一步一步的走向现代化。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新笔趣阁;https://m.xinbiquge.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