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筹备科学院 (2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章筹备科学院 (2 / 5)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飞车周围浓烟滚滚,烈焰翻腾。顷刻间,飞车已经离开地面,徐徐升向半空。

        正当地面的人群发出欢呼的时候,第二排火箭自行点燃了。突然,横空一声爆响。只见蓝天上万户乘坐的飞车变成了一团火,万户从燃烧着的飞车上跌落下来,手中还紧紧握着两支着了火的巨大风筝,摔在万家山上。

        钱学森讲到这里停了一下。有一个青年人问道:“后来呢?”

        “后来?”钱学森神情惋惜地说道,“万户长眠在鲜花盛开的万家山。当然,他进行的飞天事业停止了。

        明朝以后,特别是到了近代,我国的科技事业日趋落后,以至备受列强的欺凌。但是,万户开创的飞天事业,得到了世界的公认。

        美国一位叫詹姆斯·麦克唐纳的火箭专家,称中国的万户为青年火箭专家,是人类第一位进行载人火箭飞行尝试的先驱。他研制的蛇形飞车,也是人类有史以来了不起的发明。”

        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用火箭向太空搏击的英雄。他的努力虽然失败了,但他借助火箭推力升空的创想是世界上第一个,因此他被世界公认为“真正的航天始祖”,为了纪念这位世界航天始祖,世界科学家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火山命名为“万户山”。\t\t\t\t\t\t\t\t\t\t\t\t\t\t\t\>
苏联两位火箭学家费奥多西耶夫和西亚列夫也在他们的《火箭技术导论》中,说中国人不仅是火箭的发明者,而且也是“首先企图利用火箭将人载到空中去的幻想者”。

        英国火箭专家w·麦克斯韦尔说“的事迹是早期火箭史中一件有趣的重大事件”。

        德国火箭学家威利·李在他1958年出版的一本书中也说到,在公元1500年左右,在“发明并试验一种火箭飞行器时,颇为壮观地自我牺牲了”。

        20世纪70年代,国际天文联合会将月球背面一座环形山命名为“”。

        宋应星接着说:“由于钢材性能的不断提升,完全能满足蒸汽机和内燃机的材质要求。邛崃火井镇开采的石油天然气提炼也正在进行,现在已分离汽油、柴油、煤油”。

        宋应星:他的著作都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如在“五金”卷中,宋应星是世界上第一个科学地论述锌和铜锌合金(黄铜)的科学家。他明确指出,锌是一种新金属,并且首次记载了它的冶炼方法。这是我国古代金属冶炼史上的重要成就之一。使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大规模炼锌的国家。宋应星记载的用金属锌代替锌化合物(炉甘石)炼制黄铜的方法,是人类历史上用铜和锌两种金属直接熔融而得黄铜的最早记录。

        特别是,宋应星注意从一般现象中发现本质,在自然科学理论上也取得了一些成就。

        首先,在生物学方面,他在《天工开物》中记录了农民培育水稻、大麦新品种的事例,研究了土壤、气候、栽培方法对作物品种变化的影响,又注意到不同品种蚕蛾杂交引起变异的情况,说明通过人为的努力,可以改变动植物的品种特性,得出了“土脉历时代而异,种性随水土而分”的科学见解,把我国古代科学家关于生态变异的认识推进了一步,为人工培育新品种提出了理论根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