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筹备科学院 (1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章筹备科学院 (1 / 5)
        1502年(弘治十五年)夏,成都大邑朱厚炜蔚王府的穷碧精舍,最左边是一套十分素雅的小院,院子里除了一间正房和左右两套厢房外,再也没有其它的建筑,正房前的空地上种满了花花草草,因为是夏季,所以除了几样夏季开花的花卉外,水池开满荷花和睡莲,

        在花草拥簇的院子中间,放着一张不大的石桌,石桌周围呈梅花形放着五个石凳,朱厚炜等人围坐在一个石桌,宋应星等人各自拿着手中对图纸。

        “二皇子,你这个凉亭可真不错,紧挨着湖边又被树阴遮挡,的确是个乘凉的好地方同我们新都桂湖一样。”14岁的杨慎像个小大人一样,沿着凉亭走了几圈夸赞道。\>
万户说殿下,你给我的关于空气动力学的书我看了,我做过木头飞龙、风筝和火箭,总是感觉缺点什么,今天看了书才知道理论的重要性,我有信心、有能力完成殿下说的飞机和火箭,只要动力能解决。\t\t\t\t\t\t\t\t\t\>
简单介绍万户

        万户,本名陶成道,原名陶广义,后被朱元璋赐名\"成道\"。原是浙江婺城陶家书院山长,喜好钻研炼丹技巧。一次炼丹事故后,转为试制火器。\t\t\t\t\t\t\t\t\t\t\t\t\t\t元末,吴王朱元璋下婺州,陶成道率一干弟子献火神器技艺。在历次战事中屡建奇功,受到朱元璋封赏\"万户\",从此陶成道被人称为\"万户\"。明初,陶成道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被称为\"世界航天第一人\"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飞行的人。\>
古时的火箭是将火药装在纸筒里,然后点燃发射出去,起初只是用于过年过节放烟火时使用,是我们祖先首先发明的。\>
14世纪末期,明朝士大夫万户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2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加上风筝的力量飞起。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生命。

        在那个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受到很大局限的特殊时代,木匠出身的万户甚至做出了一份很详尽的科学理论计算报告,他认为按照当时的火箭技术,再加之风筝原理的帮助,他一定能在一个时间段内飞到月亮上去。在这个理想主义者的思维世界里,月亮上是没有人心险恶的。

        钱学森给年轻人讲了他的导师王士倬曾经给他讲过的“万户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公元十五世纪的中国。

        那是明朝宪宗皇帝成化十九年。有一位富有人家的子弟叫万户。他熟读诗书,但不去投考。因为他不爱官位,爱科学。\>
他最感兴趣的,是中国古人发明的火药和火箭。想利用这两种具有巨大推力的东西,将人送上蓝天,去亲眼观察高空的景象。为此,他做了充分的准备。

        这一天,他手持两个大风筝,坐在一辆捆绑着四十七支火箭的蛇形飞车上。然后,他命令他的仆人点燃第一排火箭。

        只见一位仆人手举火把,来到万户的面前,心情非常沉痛地说道:“主人,我心里好怕。”

        万户问道:“怕什么?”

        那仆人说:“倘若飞天不成,主人的性命怕是难保。”

        万户仰天大笑,说道:“飞天,乃是我中华千年之夙愿。今天,我纵然粉身碎骨,血溅天疆,也要为后世闯出一条探天的道路来。你等不必害怕,快来点火!”

        仆人们只好服从万户的命令,举起了熊熊燃烧的火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