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俚下打眼 (3 / 4)
九重阳好像犹豫了一回,并不是心痛银子,说,这里是三义庙,就凭此处千年存在一个天义、地义、人义,老先生也不会欺我。
老胡拿出一块半旧的黄绫裹好玉具,交,到了九重阳手上,说,老先生您这话就对了,俺们头上顶着义,不为义字着想吗?二人交割完毕,老胡唤来既要收工的泥水匠们,然后给了泥水匠们一百两银子,胡老头从泥水匠头目手中要过欠契,撕去了纸条,九重阳对欠契也看得分明,陈少山也是一头雾水。
众人散去,这一老一少外乡人拿了哪玉冠,立在古城三义庙前,细观古庙,巍峨壮观,三义庙又称聚义庙顾名思义,因义而聚。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因一个义字聚合起来,古往今来无数江湖客,因为关云长有一个大义胸怀天下,才拜他为圣,难道发生在关羽斩蔡阳的故里,当今的世风没有义字了?义字变成了利益之益,九重阳愈确信玉冠不假。
就在这个时候,大殿中掌起灯烛,烛光照耀着庙中神塑,关云长携二皇嫂拜见刘皇叔的金泥清晰映照而来,武圣人那义薄云天的神情,愈加威吓,显得丝毫不容亵渎。
微风吹过,九重阳顿感一丝惊骇,突然转过神来,就凭神庙大名,立庙者敬奉关公爷耿飚坚贞,《砸玉冠》之剧纯属子虚乌有了,即便《砸玉冠》这个故事成立,哪玉冠早也应该砸碎,何谈再有真冠之说。
九重阳这样推测着,此冠赝品无疑,但是,又一想,适才卖冠时哪景况又做何解释?而且“民间风俗议”中所载,戴绿帽子喻为夫妻间妻子妄为红杏出墙,辱没其丈夫获其妻子外遇却如绿头乌龟缩颈不敢言,始作佣者源于汝南郡古城小县曹操赠刘备之绿冠传言。
九重阳鬻此冠,正是相信了“民间风俗议”之佐证,试图解开关云长与二皇嫂在许都一十二年的真实关系之主要情由。
九重阳手中玉冠到底是真的吗?果是几个泥水匠在古城三义庙山门下挖掘的?非也。
原来,九重阳在古城哪家“千年红烧肉店”饭铺吃饭时,讲起红烧肉的事,他提到野葵这个佐料,哪掌柜问他野葵是何物,九重阳就是封口,掌柜的已是十分不悦,到了下处又听他和陈少山相谈古城西北王陵有青铜鼎的事来,料定他们可能是一伙盗墓贼,自想,你们不给我透露红烧肉中野葵哪个佐料秘密,反正我做的红烧肉也没人言不是,再者,你品鉴我的红烧肉缺少野葵哪道材料,我还讥笑你是故意卖弄,没有野葵哪佐料,我家红烧肉不也做了几百年生意,掌柜的越想越气,便把九重阳和陈少山到古城诡谲之旅,告诉了买古董的老胡,希望老胡教训这一老一少一顿。
老胡心里有了底,九重阳带陈少山在古城镇道国遗址处四处转悠,也引起了胡老头注意,想必这两个外乡人来这里果真有所图,日夕派人跟随了他们,打起了他们的算盘。
那日,眼线见九重阳和陈少山这一老一少从附近的楼岔小庄出来,往古城镇方向走来,眼线事先向胡老头通报了情况,事也凑巧,几天前下大雨,雨水淋塌了聚义庙门的一处,几个泥水匠正在哪里修补庙门,
胡老头接到消息,断定他们大概要入城。聚义庙就在镇东门口外侧,是九重阳和陈少山入镇必经之处。
胡老头便走到修筑古刹门膀的众泥水匠面前,说,大伙今晚想到馆子中吃红烧肉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