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陆战之王 (2 / 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3章 陆战之王 (2 / 9)
        跟率先装备“”的48倍径125毫米滑膛坦克炮比,为“ZT-99”研制,却没有能够赶上进度,在“ZT-99B”才正式列装的52倍径125毫米滑膛坦克炮,最大的变化,并不是身管更长,而是采用了整装炮弹,因此能够使用长径比更大,也就是威力更大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按照帝国陆军做的测试,用配套研制的新式尾翼稳定穿甲弹,在2000米上的等效穿甲深度高达600毫米。之前为48倍径125毫米坦克炮研制的,性能最好的分装穿甲弹的等效穿深也就500毫米。

        性能提高20%,可以说是非常惊人了。

        不过,这还不是最好的。

        已经完成研制,即将开始量产的第二代穿甲弹,理论穿甲深度为750毫米,而第三代穿甲弹的设计指标更高达850毫米。

        其实,就算是第一代穿甲弹,都能打穿现役所有主战坦克的正面装甲。

        靠这门坦克炮,陆战队首次拥有了跟陆军相当的反装甲力量!

        在此之前,除了反坦克导弹,陆战队拥有的最犀利的反坦克武器,是“”的那门105毫米线膛跑。

        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刘尊山最大的底气。

        去年的“西进149”联合演习中,另外一个装备“ZT-99A”的装甲营,在竞赛部分拿到全军最好成绩,其中火力部分的得分碾压了所有陆军装甲营,表现非常的抢眼,可以说给陆战队大大长脸。

        此外,在演习期间进行的火力测试中,一辆“”打出的穿甲弹竟然在打穿了充当靶标的“ZT-55”的炮塔前后装甲之后,钻进后方的沙墙,而最终测试出来的穿透深度超过了2米。

        要把坦克炮的威力发挥出来,需要同样先进的观瞄设备。

        相对以往所有主战坦克,“ZT-99”的最大变化,其实是在观瞄系统上,或者说是发展坦克的思路。

        在上次大战结束后,特别是波伊战争结束之前,帝国陆军的主导军事思想,依然是为全球大战做准备。因此在对待主战装备的态度上,帝国陆军一直坚持以数量为重,质量差一点都无所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