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要瓮中捉鳖 (1 / 3)
同样见诸《资治通鉴》的还影公元906年(唐昭宗,佑三年)春,正月,壬戌,灵武节度使韩逊奏吐蕃七千余骑营于宗高谷,将击温末及取凉州”。
这次,吐蕃攻击占据凉州的温末结果未知,但以此推断,至少在公元906年前,凉州曾被温末占据。
而在凉州西部的甘州(甘肃张掖)情况也不容乐观。
公元840年(唐文宗开成五年),回鹘汗国的王帐被黠戛斯推翻后,回鹘分裂成数支,其中一只在河西投靠了吐蕃政权,被吐蕃安置在河西的甘州附近。
吐蕃政权奔溃后,甘州回鹘、西州回鹘自东、西两面迅速发展起来。
洪皓《松漠纪闻》载:“(回鹘)居四郡外地者,颇自为国,有君长。”
势力逐渐强大的回鹘部落,和居住在甘州附近的其他部落不断发生摩擦。
最终于公元884年(唐僖宗,中和四年),十月下旬,占据甘州城的吐蕃、退浑、龙家、通颊等“十五家”部落败落,陆续撤出甘州。
十二月,回鹘进入甘州城,甘州遂成为河西回鹘的中心,史称“甘州回鹘”。
因此,当张议潮给唐朝上奏时,不但凉州的情况归义军全然不知,甚至可能甘州也已落入回鹘之手。
所以张议潮才会道“累询北人,皆云不谬。”
如果此时,甘州尚在其治下,他直接派人去打探就行了,何必还要“累询北人”?
综合以上的资料,至少在唐僖宗中和四年(884年)以后,归义军的势力范围已被压缩至瓜、沙、伊、肃等周边数州。
此时,河西走廊从东到西,分别被凉州温末(武威)、甘州回鹘(张掖)、归义军三方控制,成了一条逐渐破碎的交通要道。
所幸,凉州温末、甘州回鹘皆与唐朝保持了朝贡关系,因而商贾交通总算不至断绝,但归义军早已无力控制河西走廊的东段区域。
四、归义军的生存空间再度受到挤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