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十章 论莽热再次来犯 (2 / 6)
贞元五年(789年),两爨蛮(东爨乌蛮、西爨白蛮)大鬼主苴那时部族断泸水桥,进攻吐蕃,并向西川方面请求援军。韦皋派遣大将王有道挑选精兵两千人进入吐蕃境内。九月,王有道与爨蛮合兵,在前巂州的台登(今四川喜德西)北谷将吐蕃的青海、腊城两节度打得大败,斩杀二千人,生擒笼官四十五人,缴获牛马、铠甲众多,吐蕃士兵坠崖而死的不计其数[28-29]。吐蕃大将乞臧遮遮、悉多杨朱及论东柴等为剑南军生擒。乞臧遮遮骁勇非常,长期成为边患,自他被擒后,吐蕃的城邑栅寨没有不投降的。几年之后,剑南军终于收复了巂州。史称此役之后,“西南少安”,韦皋因战功而被加授为检校吏部尚书。[30][31][32]
东蛮拥地二千里,有精兵数万,南倚南诏,西结吐蕃,成为唐朝西南的大患。韦皋出镇西川后,能招抚东蛮诸部,故而使其为剑南军所用,屡战有功。后来,德宗所封的东蛮首领、怀化王梦冲又与吐蕃结盟,韦皋派巂州总管苏峞召来梦冲,责备其叛乱之事,斩之于琵琶川(位于嶲州西南),立他人为首领,使“蛮部震服”。此后,韦皋在资州建置安夷军,以约束、制衡诸蛮;在西山修筑龙溪城,以接纳并保护投降的羌蛮。[33][34]
贞元八年(793年),为加强西北边防,朝廷命各镇合力修筑盐州城。因为担心在修筑过程中遭吐蕃偷袭,德宗命泾原、山南及剑南诸镇出兵牵制吐蕃。韦皋得诏,命大将董勔、张芬从西山、灵关出兵到达南道,攻破峨和城、通鹤军、定廉城,越过的博岭,包围维州,进攻栖鸡,陷羊溪等三城,攻取并焚毁剑山屯。吐蕃南道元帅论莽热没笼乞悉蓖率兵前来援救,又被击败,死伤数千人。董勔等趁势再占领白岸。同时,南诏又在神川、铁桥大破吐蕃,“俘馘三万,降(吐蕃)首领论乞髯汤没藏悉诺硉”。[35][36-37][38]
贞元九年(794年),盐州城筑成,德宗令韦皋收兵。在此次出兵过程中,剑南军立功最多,一共铲除吐蕃堡栅五十余处。韦皋因功而晋封为检校右仆射,封扶风县伯[35][37]。他招抚西山羌蛮中的女、诃陵、南水、白狗、逋阻、弱水、清远、咄霸等八国的酋长,使其入朝进贡[39]。随后又派幕僚崔佐时自石门关前往云南,开通石门南道(青溪关),再次恢复了与南诏的联系。[40-41]
贞元十一年(795年)九月,朝廷加授韦皋为统押近界诸蛮、西山八国及云南安抚等使[42-43]。
贞元十二年(796年)二月,又被升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使相[44]。三月,韦皋奏称收降羌蛮七千户[45]。次年五月,派兵收复巂州城[46]。
韦皋结好南诏,赠给大量资财,又向其传授战阵文法。唐文宗时的剑南西川节度使李德裕认为韦皋此举“启戎资盗(资助敌人,引诱其入侵之心)”,养成痈疽,在他任内尚未溃决。至李德裕的前任杜元颖镇剑南时,南诏乘隙入侵,长驱深入,涂炭生灵,焚荡无遗。[47]
贞元十六年(800年),韦皋调兵遣将,屡次在黎州、巂州击败吐蕃的军队,在巂州时还生擒吐蕃大笼官七人,缴获大量马畜、器械[48]。吐蕃赞普闻讯大怒,大规模扩充兵力,修筑堡垒、建造舟船,以图谋入侵,韦皋将这些图谋一一挫败,并攻克末恭、颙二城[49]。同年,吐蕃酋帅兼监统曩贡,腊城等九地节度使、笼官马定德以及他的八十七名大将率领整个部落前来投降。马定德有谋略,熟知兵法和山川地形,吐蕃每次用兵,马定德常乘坐驿车前往计议军事,吐蕃军中诸将都向他禀报既定方案。至此,他才因数次用兵不利、惧怕罪罚而归顺朝廷。[50]
十路伐蕃
贞元十七年(801年),吐蕃在昆明城所管领的磨些蛮又有一千多户投降。赞普因其部众溃散,便侵犯北方的灵州、朔州,攻陷麟州。德宗派遣使臣到成都府,命令韦皋再次出兵深入吐蕃境内,以作牵制[51]。韦皋分命各军约五万人出击[52]:
镇静军使陈洎等率领一万名士卒从三奇路出兵;
威戎军使崔尧臣率一千名士卒从龙溪石门路南的无衣山出兵;
维州、保州兵马使仇冕及保州、霸州二州刺史董振等率二千士卒直趋吐蕃的维州城;
北路兵马使邢玼等率四千人出黄崖,直趋吐蕃栖鸡、老翁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