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使臣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58章 使臣 (2 / 3)
        孟昶此时已站起身来,轻蔑地道“若不是看到你是使节的份上,刚才所说足以让你受凌迟之刑,你不过呈口舌之利的匹夫,我也不难为你,滚回大梁。”孟昶脸色微沉,道“回去转告侯云策,你们纵有虎狼之师,大西蜀也有不怕死地巴将军(名将巴蔓子)。”

        刘成通没有料到孟昶如此强硬,竟然敢于向使节传达战争的信息,浑不似传说中昏君,他话已说到,便不再作骄横之状,恢复彬彬有礼的本性,行过使节之礼,就退了下去。

        刘成通到西西蜀之前,曾经从竹园得到过一份介绍孟昶的资料,资料皆称孟昶近女色,重小人远贤明,动用无数钱财修建后宫,弄得民怨沸腾,但是到了成都以后,得到了印象却并不如此,特别是和孟昶这一次见面,孟昶更是气度沉稳,颇有明君之气。

        在离开大梁之时,刘成通从竹园得到了孟昶的情报,竹园情报有三个来源,一个是正式官方来源,一个是飞鹰堂提供的情报,另一个就是由军情营提供的情报,西蜀情报自然出自军情营,军情营注重收集各地军情,对于君臣之间的勾当并不是十分重视,而且军情营的细作们多以商人行走在西蜀地,接触到西蜀权贵的时间很少。对西西蜀孟昶的看法多是于茶舍酒楼而来,有很多似是而非地地方。

        刘成通从大殿退下之后,这才对以前不屑一顾的孟昶产生了兴趣,也渐渐了解了孟昶的诸多逸事。

        孟昶是孟知祥第三子,继位时年仅十六岁,姿质端凝,少年老成,个性英果刚毅。

        孟知祥晚年之时。对故旧将属非常宽厚,大臣们依恃是“老人”,放纵横暴,为害乡里。孟昶称帝之后,他在故旧将属的眼中,不是翩跹少年郎,这些老人们就更加骄蛮,夺人良田。毁人坟墓,欺压良善,全无任何顾忌。

        诸人之中,以李仁罕和张业名声最坏。孟昶素知其恶名,继位数月就以迅雷之势派人抓住李仁罕问斩,并族诛其家。张业是李仁罕外甥,当时掌握御林军,孟昶怕他起内乱,杀李仁罕后不仅没动他,反而升任他为宰相,以此来麻痹对方。

        张业权柄在手,全不念亲舅被杀的前鉴,仍然放肆任性,竟在自己家里开置监狱,敲骨剥髓,暴敛横收,令西蜀人大怨。

        稳住了张业之后,孟昶不动声色地调兵遣将,时机一到,就与匡圣指挥使安思谦谋议,一举诛杀了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权臣。

        藩镇大将李肇来朝,自恃前朝重臣,倚老卖老,拄着拐杖入见,称自己有病不能下拜。闻知李仁罕等人被诛死,再见孟昶时远远就扔掉拐杖,跪伏于地。大气也不敢喘。

        降服了父亲孟知祥的一帮老臣旧将后,孟昶开始恭亲政事,亲写“戒石铭”,颁于诸州邑,戒令官员“朕念赤子,旰食宵衣。言之令长,抚养惠绥政存三异,道在七丝。驱难为深,留犊为规。宽猛得所,风俗可侈。无令侵削,无使疮痍。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尔俸尔禄,民旨民膏。为民父母,莫不仁慈。勉尔为戒,体朕深思。”

        其中“尔俸尔禄,民旨民膏”之句,更是成为后代县衙大堂上常的警句。从这一点来说,孟昶认识社会的能力还真有独到之处。

        后晋被契丹灭之后,趁后汉刘知远立足未稳,孟昶也曾想趁机染指中原,“永日志欲窥至中甚锐”,但终于所将非人,大败而归,不能成事。反而被侯云策大败,丢掉秦、成、阶、凤四块土地。此役之后,孟昶忙与南唐、东汉等周边小国联合,以谋抵御。

        西蜀物华天宝,极易让人生懒怠之心,悠闲之生活,也让西蜀地文章有花团锦绣的历史,孟昶同样才思横溢,但是殷鉴不远,继位初期常常对左右侍臣讲“王衍浮薄,而好轻艳之词,朕不为也”。

        中原数代迭兴之际,各家都注力中原,无暇顾及西蜀。外部压力减轻,又是据险一方,正好“关起门来作皇帝”,孟昶年青时一直压抑地“打球走马”、“好房中术”爱好一下子释放出来,逐渐奢侈放纵,重用王昭远等人,将大好的西蜀河山稍磨在花香月色之中。

        从大殿退下之后,刘成通再和礼部侍郎孟升将一些双方前些的协议重些探讨一番,然后离开了大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