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沈阳东陵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97章沈阳东陵 (2 / 3)
        如此一来,即便明朝灭亡,这些地区写汉字说汉话,也不会被分离出去,依然姓汉。

        明朝二百余年,拓殖东北,辽地汉人,曾经多达二三百万,将原本荒芜的辽地,开发出来,不过建奴的兴起,却险些毁灭了这一成果。

        如今,明军兵临辽河平原,曾经在此拓殖的数百万辽民,已经所剩无几,剩下的人也都改易了衣冠发服,成了满洲的旗奴。

        不过,满人想要抹杀掉明朝拓殖辽地两百余年的成果,却也并不容易,如今辽地汉民虽然已经被迫剃发易服,但是汉文化对辽地的影响,依然从各个方面体现出来。

        城池、建筑、这些汉族的东西都保留下来,甚至汉字和汉话,也成为了辽地主要交流的手段。

        满清统治者,为了对抗汉文化,竭尽全力,想要消除汉文化对他们的影响,因此创造了满洲文字,改变辽民的风俗习惯,想要使之胡化。

        几十年过去,满清的政策已经初见成效,如今明军兵临城下,已经看不见故国衣冠。

        赵铭一路行来,看见荒废的村庄,看见满衣满冒的辽民,看见说着夷语的小孩和年轻人,心中一阵感叹。

        此时,在洪承畴等人,在城墙上交谈、布置之时,明军已经推近至城上守军视线范围以内。

        看着远来的明军,清军只能用人山人海,如潮而来,锣鼓喧天等等词语来形容明军兵势之盛。

        清军士卒立在城头上,放眼看去,但凡目力能及的地方,全都是联军的身影和攒动的人头。

        联军除了人多之外,一门门战马拖着火炮,也令清军胆颤心惊。

        洪承畴只是粗略的看了看,恐怕至少百门重炮,而除了火炮之外,明军其他器械也不少,其中一架“破城锤”,长三丈,头包铁皮,恐怕一人都抱不住,光看样子就挺唬人。

        这时明军到达沈阳城南郊,十余万联军,开始在距离城墙五里外下营。

        赵铭身披铁甲,腰挂宝刀,头顶着铁盔,引数十骑离大军,奔到沈阳城前约莫三里地处停下,远眺这座关外大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