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癸巳和议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64章癸巳和议 (1 / 3)
        几年前,朱聿键还是有些雄心壮志,要驱除建奴,收复河山。

        可是如今已经是隆武九年,而他也有了五十一岁,年过半百。

        在平均寿命不到三十岁的年代,五十岁已经算是高寿。

        如果再年轻十岁,朱聿键不会如此急切议和,他现在已是高龄,也不知还能活多少年,眼见着短时间内无法彻底击败满清,便只有急于求和,然后趁着自己还能做事,为皇子扫清障碍。

        老朱家大体是有这个传统,当年太祖朱元璋,为了子孙能够顺利坐稳江山,便将从龙的功臣,几乎杀了个干净。

        朱聿键感受到自己时日不多,便也开始动手,准备为皇长子朱琳源打下个安稳的江山。

        在隆武朝廷还都南京几个月内,朱聿键连续动作,堵胤锡等一干主战派,迅速被赶出中央,下放到地方,而堵胤锡虽名义上督师湖广,但其实被朱聿键架空。

        原本归堵胤锡调遣的顺系,被留在南京和江北,整编为禁军和江防军,保护南京的安全,使得堵胤锡有督师之名,属下却没有什么兵马。

        留在湖广的明军,则由湖北巡抚傅上瑞来节制,而傅上瑞有何腾蛟在朝廷背,自然是不惧堵胤锡,不会听从堵胤锡的调遣。

        因此堵胤锡虽封了国公,但其实已经被隆武朝廷边缘化,失去了影响大明国策的能力。

        堵胤锡见皇帝有意疏远他,心中多少有些失望,而且也觉得没有意思,于是服气称疾请辞,而隆武居然没有象征性的挽留,便恩准了堵胤锡的辞呈。

        这让堵胤锡失望至极,搬到了岳州洞庭湖君山岛上隐居,何腾蛟对此自然不放心,安排一员心腹为巴陵知县,专门监视堵胤锡。

        在将主战派赶出朝廷后,朱以海虽反对议和,但是浙系势力主要在地方,在朝廷上的声音却很小,反对的声音,很快就被主和派淹没。

        六月间,何腾蛟与冯铨终于协商完毕,写下正式的明清议和条约。

        条约表示,清军不再南侵,而明朝则承认清为北朝,双方东段边界以淮河为界,中段边界以伏牛山、方域山为界,西段以大巴山为界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