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公则数与沮授争 (2 / 1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68 公则数与沮授争 (2 / 13)
        郭图说完,再向袁绍下揖行礼,却他还没回到席上坐下,袁绍也还没有发表意见,就於坐右侧席上的几人中,一人起身,步到堂上,沉声说道:“明公,下吏以为,公孙瓒现在恐怕还非到取他之时!以下吏愚见,现下应当先攻黑山贼。”

        众人看去,说话之人乃是沮授。

        先打黑山贼,再打公孙瓒,这也是沮授的一贯意见。

        在瞥见沮授起身的时候,郭图就止住了回去席上落座的脚步,这时听沮授说完,马上折转回去,重新站到堂中,侧身向沮授,以大不以然的态度说道:“监军此言,大谬矣!”

        “监军”也者,是沮授现在的官职。

        顾名思义,“监军”,就是“监护诸军”的意思。沮授现任的这个官职,略同於徐州荀贞帐下戏志才的官职,戏志才现为荀贞帐下的“监军中郎将”,但具体来说,沮授在袁绍帐下的权力是要比戏志才大的。戏志才虽领监军,然以出谋划策为主,沮授却有实权,是能够真的“监护”袁绍帐下的诸营兵马的,其在袁绍军中的地位,通过此职,而下可称一人之下,诸将之上。

        却是说了,袁绍本身是汝南人,与郭图等颍川士人乃为“州里人”,且颍、汝接壤,按说关系应该是更加亲近才对,则为何现今袁绍军中,却是以沮授为监军?

        这是因为三个缘故。

        一则,袁绍身在冀州,他首先当然就必须要依靠冀州本地的士人,所以对沮授、审配、田丰等这些本土的士人他就不得不加以重用。

        之前袁绍之所以能得到冀州,靠的便也正是沮授等这些冀州本土士人的帮忙,——当然,也有郭图、高干这些颍川士人的帮助,只是郭图等人给出的帮助,主要是他们“颍川人”的身份,是以“颍川老乡”的这个身份,来劝说同为颍川人的韩馥让出冀州刺史之位给袁绍,但这仅是“锦上添花”,韩馥最后让出冀州的根本原因,还是在於沮授等本土士人都支持袁绍,这才逼得韩馥不得不把冀州让给袁绍。

        二来,便是因为沮授本人的才能了。

        沮授此人,确乎大才,有着长远的战略眼光。

        袁绍得了冀州以后,曾经向沮授问策,问他接下来,自己该怎么发展势力,当时问他说道:“现今贼臣作乱,天子为贼兵挟持,被迫从洛阳西迁到了长安,海内板荡。我家历世受宠,吾欲竭忠尽力,兴复汉室,然若齐桓公设无管仲,即无霸业之成,勾践设无范蠡,即不能保国,吾方欲与卿勠力同心,共干社稷。敢问於卿,将何以教我也?”

        袁绍的这通话中,举了齐桓公、勾践这两个例子。齐桓公的例子是为借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故事来表示他“削平割据、复兴汉室”的心愿,勾践的例子对应的则是冀州那会儿,包括现在面临的形势,即:外有公孙瓒、黑山军等强敌,还有青州黄巾等敌,因此他不但需要有管仲这样可以辅佐他成就霸业的谋士,他还得需要有范蠡这样能够帮他保住冀州、击破强敌的谋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