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未到轻身入京时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8 未到轻身入京时 (1 / 4)
        程嘉认为:荀贞应该潜入京师,去见袁绍、何进等人,亲自参与到此事的谋划中,只有这样,才能在“事成之后”为自己获取到最大的政治利益。

        轻身入京这件事,荀贞在回临湘的路上时有考虑过。

        但他经过再三地斟酌,认为现在还没有到入京之时。

        原因有二。

        首先,他虽然知道历史的走向,可却不知道“历史的细节”。

        从灵帝驾崩到袁绍诛宦,这中间有一段时间,他不知道在这段时间里洛阳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洛阳现在的局势很乱,就像程嘉说的,如今已到了关系到天下未来大势的关键时刻了,士大夫与宦官对此皆心知肚明,两边的争斗必然激烈,必然是白热化的、刀刀见血的,两边的领袖人物、重量级人物、智囊、干将肯定都已经出来了,都会参与到这场政斗中,那么,在这么个两边大佬尽出斗势、智囊云集献策、干将群起斗力的情况下,荀贞一个亡命之身,智勇不过中人,如能带兵入京或许还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如是孤身入京,他能起到什么作用?当袁绍、何进的马前卒么?

        不但起不到什么作用,而且如果一旦被卷入到这个“血雨腥风、你死我活”的漩涡,那么要想再脱身可就不易了,万一再被张让、赵忠获悉他来了京师,——现在这个时刻,何进、袁绍必然是时刻关注张让、赵忠、蹇硕等人的动静,张让、赵忠、蹇硕也必然是广置耳目、到处探伺,时刻关注何进、袁绍等人的动静,荀贞如至京师,十有**会被张让、赵忠获知,那么若是到了那个时候,荀贞就等於是羊入虎口、自投死路。

        总之,也就是说,荀贞现在入京不仅起不到什么作用,而且会把自己陷入险地。

        这是他不能去京都的第一个原因。

        其次,如果不知道历史的走向,那么在当下这个时刻,确如程嘉所说,与其坐留长沙,不如冒险进京。干大事不能惜命,现在就是“干大事”的时候,不能顾惜性命,只有敢赌,才能得到最大的收获,——反正荀贞已是亡命之身,他也没什么可失去的了。

        可问题是,荀贞虽不知“历史的细节”,但却知“历史的走向”,他明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是袁绍诛宦,是士大夫暂时赢得了这场政斗的胜利,那么他还何必再冒险入京?

        荀贞认为,他现在的上策应该是:在长沙等些时日,待荀攸与袁绍等人接上线,搞清楚了洛阳现在的局势发展到了哪一步,然后视情况,或潜入京都,面见一下袁绍,或干脆返回颍川,为下一步做准备,这才是最上之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