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将星和将领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三章 将星和将领 (2 / 3)
        对!将星和将领是不同的。

        将领的意思是,你知道打战是怎么回事。派一大群人给你。你能管得下来。你能带他们去打架,而不至于像脓包似的一触即溃。

        而将星的意思是,像星星一样熠熠生辉。在黑夜里,人不知不觉就会仰视它。道路再崎岖,有它就有方向。它能鼓舞人、取信人。

        将领培养起来比较久,往往从小兵、伍长、什长一路走上来,出身条件好的也不过是把最低的几级跳过而已,不能一步到位。再牛的父亲也不敢立刻把他放到将领位置上,怕把他搞死了。总要一步步锻炼上来,才能撑得住。然而路程虽远,耐着性子走过来,只要不是太蠢或者太倒霉,总归能走到位的。所以不管哪朝哪代哪一年,将领总是一抓一大把,应该不会缺乏的。

        将星往往出现得非常迅速,一战、或者几战成名,立刻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他必定天赋异禀,还必定有极强的人格魅力,大家不由自主就会被他吸引。

        在边关出战事时,崔珩需要的不只是将领,更是将星。

        崔珩想不想打胜战?当然想。其实合格的将领们也能完成边关的胜利。但是崔珩作为皇帝还不是山大王,他需要考虑的不只是战场局势,还有政治斗争、民心民望。

        你想,如果边关是打胜了,但是税赋加得人民都很苦,大家抱怨很多,像皇帝宝座下的干柴渐渐加温。外人没打进来,干柴自己烧起来了,皇帝这位置还坐不坐得稳?

        你想,如果边关是打胜了,但是文官都不知道将领们打得有多漂亮,就觉得像派出一队苦力把墙重新砌了一遍似的,没太多可称颂的,也没太多可尊敬的,于是也就不太放在心上,还老顾着他们争权夺利那一套,甚至在扯皮的过程中侵吞了军方应得的利益也不在乎,这得有多糟糕?

        你再想,如果边关还没有胜,情况比较胶着,形势甚至可以比较危急,大家对那帮子苦力没抱什么希望,总着着哗喇喇要大厦倾了,也不知道有啥柱子是顶得住的。于是大家能跑就先跑,皇帝想叫都叫不住,这得有多悲摧?

        这种时候,崔珩必须要将星啊!

        边情一起,将星奔赴,大家都觉得,这下子好啦,先就不害怕了。在将星的号召力下征召壮丁啊民伕啊物资啊粮草啊什么的,百姓也比较乐意。这道理就跟追星族似的。叫你交税你不乐意、叫你捐款你不乐意,来个明星唱首歌,你就愿意掏腰包了。于是前线需要的人力物力就好筹多了。

        等将星打了胜仗啊,人们的欢呼也会更响亮,就像看了舞台上明星摆了个漂亮POSE似的,倍儿爽!凝聚力也会更强。皇上要给军队抚恤啊、赏银什么的,文官集团也不那么敢扯皮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