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7章 看法 (3 / 5)
这和西方不一样,西方自古以来的人口都比中国少太多了,所以西方世界也就不在乎这一点了。
不管如何,在未来的年代里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中国都是很重要的。
上辈子的凯瑟琳“有经验”……不过现在的凯瑟琳,对于这种事情倒是不那么在乎了。西方同样将人情,但是他们之间的表现,就比较直来直去了,不费脑子……哈默这个时候在思考。
而这个时候,凯瑟琳不由得看了看这个在中国被自己抢了“第一人”位置的大资本家。
1921年初夏,哈默到达苏联。在看到苏联马拉尔地区大量的白金、宝石、毛皮卖不出去,而粮食又严重短缺的时候,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哈默头脑中形成。他联想到当时美国粮食大丰收,粮价下跌,便提议:以100万美元的资金,在美国紧急收购小麦,海运到彼得格勒,卸下粮食后,再将价值100万美元的毛皮和其他货物运回美国。哈默的建议很快被苏联高层采纳,列宁亲自回电表示认可这笔交易,并请哈默速抵莫斯科。
到达莫斯科的第二天,哈默就受到了列宁的接见。为使年轻的苏维埃得到休养生息,列宁格外重视哈默的提议。从此,他们之间结下了真挚而深厚的友谊。列宁鼓励哈默投资办厂,允许他开采西伯利亚地区的石棉矿,从而使他成为苏联第一个取得矿山开采权的外国人。
如果历史没有发生变化的话,哈默在1979年这年来到中国,同样也得到了第一个在中国开采煤矿的外国人的位子,这人堪称是红色第一人了。
而这个时候,凯瑟琳脑中突然闪烁了一下。
或许……两者之间有合作的可能呢?
“哈默先生,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不管是谁,想要单独一个人在这个市场发展,都似乎是一叶浮舟在海面之中,想要发展是很艰难的,但或许如果我们将这些浮舟集合起来的话,说不定能够发展得更好呢?我们要不要合作呢,哈默先生?”
“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想法,不过我们可以在什么方面进行合作呢?我是打算在中国方面合资与他们开展一个露天煤矿,但是据我所知,埃德森小姐是准备开展高科技领域范畴内的产品吧?我们之间似乎并不存在合作的前提。”
凯瑟琳歪歪头,似乎是这样呢。
“这可真是遗憾。”
与这个名为“经营之神”的男人擦身而过,凯瑟琳也有些遗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