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二章 交心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百零二章 交心 (3 / 4)
        这可能会让人发晕。

        性格,譬如自信、自卑、倔强,等等,怎么会是一种关系呢?

        先讲讲自信。自信,通俗理解,就是自己相信自己。

        然而,从逻辑上讲,不存在a相信a这回事,存在的,只能是a相信b或b相信a。

        那么,什么叫自信?简单来说,是自己内在的一部分相信自己内在的另一部分。

        套用客体关系理论的话,准确地表达,即一个人的‘内在小孩’对获得‘内在父母’的爱充满信心。

        所谓自卑,也即一个人的‘内在小孩’对获得‘内在父母’的爱没有信心。

        所谓倔强,就是一个人的‘内在小孩’对‘内在父母’说,‘凭什么!’

        ‘内在小孩’与‘内在父母’的关系模式,形成于一个人的童年,主要是六岁前。

        这个模式形成后,以后的人生里,我们就会不断将这个模式呈现在现实世界中。

        所以说,内在的客体关系模式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简而言之,即性格决定命运。

        所以说,精神分析学派有决定论的色彩,而且是童年决定论。

        决定论听起来有些悲观,但它绝非说,你的客体关系模式就不可改变了,它当然可以改变,改变的办法,就是认识你自己。”

        刘星霆若有所思,“也就是说,其实,这一切的本质,是因为父母的对我们的影响,造成了我们内心里那个什么内在小孩和内在父母的偏差?从而才会有了我们的性格?”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