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二章 与有荣焉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百四十二章 与有荣焉 (1 / 3)
        在众人此起彼伏的点头中,刘星霆来了一句,“但是从根本上说,我们还不太清楚针灸到底是通过什么生物学过程发挥作用的。”

        因此,这才是怀疑和疑惑的根源,人类天生会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产生排斥。

        楚丽华似是突然灵光一闪找到了缘由。

        ——“在中医理论里,经络是运行气血、贯通人体五脏六腑的通道,而穴位则是经络上重要的节点。

        只有在特定的穴位下针,影响特定经络的运行规律,才能起到预想的作用。

        艾灸则是针之所不能,艾灸之。道理是的一样的。

        但是,现代生物学并没有找到所谓的经络、穴位这种东西到底有没有可靠的物质基础。

        既然不知道穴位到底是什么,在不同地方针灸、艾灸到底有什么区别,也就成了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此前,美国哈佛大学的科学家在《神经元》杂志发表过论文,部分的解释了针灸的作用基础。

        特别是通过两个不同穴位的比较,解释了为什么针灸不同穴位能起到不同的作用。

        这项研究的设计非常复杂,这里我为大家提炼一下其中精髓。

        简单来说,哈佛大学的马秋富实验室重点关注了两个穴位——位于小鼠后腿上的足三里和位于小鼠腹部的天枢穴。他们发现,用电针刺激天枢穴或者足三里,都能很好地减轻小鼠的败血症病情,把患病小鼠的死亡率降低2/3。

        但是两个穴位对针灸的反应,却存在很微妙的区别。具体来说,刺激足三里只需要0.5ma的微弱电流,而且不管是小鼠得败血症之前预先刺激,还是得病之后再刺激,治疗疾病的效果都不错。

        相反,如果刺激天枢穴的话,就一定要3ma的高强度电流才管用,而且一定要发病前预先刺激,发病以后再刺激反而会让病情恶化。

        换句话说,下针的部位、下针的强度和下针的时机,三者共同性决定了针灸的效果。而这些指标,本来就是针灸技艺里特别重要的。

        从这个角度说,这项研究虽然不能说是给传统针灸技艺背书,但至少说明传统针灸经验里的很多关注点可能还真是有现实意义的。

        为什么会存在这些区别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