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章 准确的预言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41章 准确的预言 (1 / 3)
        进入港大读书,杨夏的粤语培训班也结业了,事实上,杨夏都是上的那种一个月时间的短训班。与杨夏变/态的记忆力相比,是他同样变/态的悟性,悟性,可以完全说得上是聪明了。因此,一个月的时间里,如果你从杨夏的粤语口音里,想要听出他是哪儿人,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有如你从央视的新闻主持人中能听出她是哪儿人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她们的语言就是一种标准语言,是一种远远脱离了方言味道的语言。

        当然,杨夏的粤语不同,他的粤语是很标准,但却有浓郁的粤地味儿,譬如有人可能会猜想,杨夏应该是地道的羊城人吧,因为他的粤语说得那么好。

        两个培训班自然该结束了,否则,他白天就没有时间去港大上课了。

        在每天的课时设置上,港大与内地大学并没特别区别,白天上课,且主要集中在上午,下午,多是自习或讲座。

        杨夏白天在港大的时间,完全用在学习上。

        比较重要的课程,他都会坐在课堂上听讲,当然杨夏已经不是纯粹的学习了,他是在用心揣摸教授的思想、风格,并从吸取有营养的东西,对于颇有意思的观点或知识,他也会在笔记本上记下两笔,下来去图书馆查证或展开。

        不那么重要的课程,杨夏也多数在课堂上,不过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那种,教授在台上讲他的。杨夏在台下翻阅自己的,当然翻阅的绝对不会是与课堂无关的,而是完全有关甚至比教授所讲还要略略深一点的书籍。

        杨夏不是在装b,而是事实本身。当然,站在一般性理解的角度,杨夏也多少有点在向教授“邀宠”的味道,教授啊,你看我多爱你讲的课程,我已经自学到了比较高一级的程度。

        港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十分丰富,各类校园社团与香城港社会上的社团几乎一样多。而且。一些社团非常奇特和另类,譬如,“皮革研究会”面向全体学生招收成员,在杨夏看来。皮革研究不是一种专业研究么。非专业人士也可以。也能够?但在香城港,却完全可能。

        此外,像“流星研究会”、“殒石研究会”、“带鱼研究会”等。完全在杨夏意识之外。或许,这正是西方社会科技创造力源源不绝的原因所在,因为他们从小,就允许少年儿童去从事这些稀奇古怪的事儿呢。

        至于“蓝球社”、“足球社”、“武术社”等,就不止一个了,而是很多个,名称也非常奇怪,至少在杨夏看来是颇有创造力和想像力的名字。

        杨夏,对于这些社团的邀请,一概拒绝。当然,杨夏的拒绝理由也非常充分,他要把成绩搞上去。

        在港大,不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几乎没有。所以,杨夏的拒绝也引来了班导的关心,杨夏则向班导汇报,自己的父母是大陆的普通农民,他们望子成龙,希望我学有所成,所以我只得将课余时间用来学习了。至于普通农民的儿子,为什么有机会来港大读书呢,杨夏也解释了,他曾经捡到一个战国时代的文物,算得上是国宝吧,再加上他本人是全国高考状元,所以国家同意送他来港大读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