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章 黑涩会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38章 黑涩会 (1 / 4)
        至于笑话,此时的华夏也有这一品种,但他们并不属于文学类型,而且大多是从西方笑话翻译过来的,实际上,好的笑话也是很养人的,既乐呵又养人的东西,再怎么说也算得上艺术品吧?

        而经历了后世网络时代笑话的轰炸,再加上华夏电视小品节目的熏陶,即便再笨的人,也能说几个笑话吧。前世的杨夏,只能算是比较幽默的人,算不得特别幽默,但杨夏的幽默却属于那种冷幽默,这种特质,用来研究笑话,不经意间就能“爆大料”。

        想在香城港卖文为生,行不行?当然行。香城港也有一些专业作家,譬如著名的金大大,古龙、梁羽生等,就算得上其中之一,譬如亦舒,譬如倪匡,譬如梁凤仪等。

        既然别人也行,重生者杨夏当然也行。

        客观地说,如果杨夏仅仅是前世的文学水平,在香城港最多能成为业余作家,但重生后杨夏所具有的一切变化,让杨夏在为文上,已经获得了一种大自由,因为他不但拥有重生者的高度,更拥有因为修炼而带来的某种神秘性。

        千万不要小看这种神秘性,我们被无神论主宰了很多年,我们内心里已经缺少了敬畏心理,但香城港不是,宝岛也不是,海外华人也不是,他们有信仰啊。

        作品的神秘性不是封建迷信,它只是对未知的一种态度,当然。大陆一些作家,在这个问题上也处理得非常好,不过,也有相当的作家秉持“人定胜天”的思想。人能胜天么?从文学的角度看,老人与海已经是人类最好的结局了。

        看着杨夏背着帆布背包,一家一家出版机构跑,“表姐”宋明照有些迷惑:这个杨夏,不会是要卖文为生吧?如果他想以此来养活他,并且还要支付自己的工资,这会不会有些天方夜谭呢?

        宋明昭没问。但把这种疑问写在了脸上。宋明昭没问。是不确定自己这种猜测,如果杨夏是大陆哪家的少爷,应该不愁生活来源的,毕竟。这么大一大套房子。在香城港也算得上有产阶级了吧。

        杨夏虽然感觉到了“表姐”的疑惑。但杨夏什么也没说,他对自己的作品能否卖掉,有着充分的信心。

        果然。在下午临近下班之时,杨夏终于开张了,在著名的“文汇报”社,杨夏以1000港币的千的价格,卖掉了手中的4篇小品文。

        如前所述,杨夏的这些小品文,都是从历史故纸堆中发掘的题材,《晶报》看上它,是希望杨夏能够写出一个系列,双方签了合约,杨夏此后每星期内,必须给《文汇报》1篇历史类小品文稿件。

        这份合约的签订,让杨夏每月有了4000港币的收入,这点钱,显然是无法满足杨夏的开支的,不过,这是一个好的开端,怀揣4000港币的支票,杨夏决定给自己小小地庆祝一下。

        “表姐,哪儿有大排档,我们去庆祝庆祝哈。”下班了,也该吃晚饭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