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章 汉唐软件 (2 / 3)
当时,蒂姆就有些兴奋,并询问刘粤生有关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知识,可是,刘粤生却是文科出生,对于计算机真的非常外行,所以刘粤生只得留下“如蒂姆先生有意转让,三天后,自己的老板杨夏先生将专程前来商谈”等话。
杨夏前来谈qdos操作系统?是的,此时的杨夏,甚至可以说得上是华夏一流的计算机软件编程专家了,大型的程序可能不行,但一些小型应用程序一点也没问题。
难道又是神迹?当然不是。
杨夏前世严格地说并未学过计算机知识,他会用电脑,也只是如一般文科生那样,可以用电脑码字、排版、打印,最多再加个表格和绘图罢了。
杨夏惦记上微软这个事,是因为他脑海中盛装着一本《华夏高科技史》,其中在讲到有关产业发展背景时,对微软1980年的转折有过记载。
也因为这个记载,杨夏决定横插一脚。
杨夏不是要去破坏,只是想去分一杯羹,毕竟,未来的微软确实是一个大大的蛋糕,杨夏分掉一些,也不会影响比尔和保罗多少利益,毕竟,他们后来的公司也是上了市的,别人也分食了蛋糕,只不过是先分后分,多人分或少数人分罢了。
在安南前线时,杨夏就记得这个事儿,但那时杨夏一名不闻,身无分文,不要说去给微炊注资,就是连到米国的机票钱都没有,甚至,连出国的手续都办不了。
后来,杨夏到了香城港,也惦记着这个事儿,但杨夏拼命码字,一个月也不过出产8万港币的产值,全部加起来,也只有几万米元,这点钱,能去给微软投资么?
本来,杨夏都准备放弃这个事儿了,或者,等到80年9月两伊战争爆发后,从石油市场捞到钱后再去找微软,但杨夏却不敢保证,那时找微软还有没有效果,如果ibm已经找到了微软,即便微软还没找到蒂姆.帕特森,比尔这种聪明人难道会不明白自己摊上好运了,比尔难道还会把已经到了他碗里的蛋糕分一块出来?
当然,分一块不是不可以,但那代价,可能就是十倍百倍了。
但是,太宗给他1000万美元,让杨夏一下子找到了支点,那话是怎么说的,假如你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整个地球。
不过,仅仅是这样也不行的,强行投资,道理上说不过去,再加上自己华人身份,很可能会引起白人的反感。因此杨夏便利用宋明昭在香城港组建汉唐国际及招人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从最简单的basic语言开始,废寝忘食地啃起了计算机知识,特别是计算机软件设计方面的知识,大约四十天时间,硬让杨夏这个计算机白痴变成了一名计算机软件专家级的人物。
四十天时间,从无到有,生成一名专家,对于别人来说,也许是不可思议的,但对于杨夏来说,速度只能说不慢而已。毕竟,计算机语言是一门完全不同的语言和思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