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章 疯子操盘手汉德森 (1 / 3)
与蒂姆.帕特森的谈判比较顺利,但与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的谈判颇为艰难。乐文值得您收藏。lw0。有人说,世界上成功的人士,大多都是偏执狂,杨夏深以为然。
很多成功人士,看起来微笑面对世界,好像很好说话的样子,但他们那是面对公众的时候,是演戏的时候,真要在涉及到他的利益之时,他的偏执就出来了。
杨夏几乎是步步为营,一点一点地削弱比尔的顽抗。
比尔首先是对汉唐投资找上微软,颇为怀疑。西雅图那么多软件公司,旧金山南圣何塞的硅谷拥有更多的软件公司,你为什么不去投资,偏偏找上俺呢?
杨夏只得申明,自己在西雅图,已经成立了一家汉唐软件公司,并向比尔两人出示了由米国颁发的相关证照;因为自己的公司在西雅图,为了方便联系,自然不适合去硅谷找投资对象了。
既然有了自己的软件公司,为何还要投资微软啊?
比尔大哥哎,一家软件公司能够做完所有软件工程么?汉唐软件有特定的任务目标,而作为风投自然要找更多的公司进入投入。
那你为何找上俺啊?
这不投缘么。你比尔大哥哈佛还没毕业就自己出来创业,而俺杨夏此时正在就读港大一年级,不也出来创业了么,是你的经历让我对你感兴趣,在对微软进行研究之后,才决定投资比尔大哥的公司的。
哦,杨先生你也正在读大学就出来自我谋生了啊?不得不说,杨夏找的这个理由很强大,两个有相似经历或相同经历的人。很容易谈到一起。
因为有了这样的共同话题,最终微软的两位大佬,同意接受汉唐投资的注资。
但是,在投资额度和汉唐所占比重问题上,再次陷入了拉锯战式的谈判。
微软此时真的是个小公司,净资产(含设备)不过10万米刀,人员不过七八个人枪。而且有一半人还是兼职的,典型的草台班子,稍有风吹浪大就有可能消失的公司。
在众多的小型软件公司里,此时的微软只能说是勉强度日。努力温饱罢了。微软之所以坚持。其他上千家软件公司之所以坚持,极类似于北漂,北漂的某某某被某导演某剧组看上了,开始发达了,出名了,成了一个时代的神话,于是。更多的人加入了北漂的行列。
但是,除了个别暴发的,大多数都在圈子内跑龙套,卖苦力,微软也是。1980年微软被ibm看上。等于是微软第一次遇上了大人物,遇上了贵人。眼看就要发达的迹象。当然,现在ibm还没有找上门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