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章 事儿没完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16章 事儿没完 (2 / 3)
        “哎呀,陈主席,你名字中有个夏,杨夏名字中有个夏,这个,怎么这么巧呢?来,我给您们老夏和小夏合一张影。”一个背着120相机的作家说道。

        这个作家名叫王佐辅,是写散文和诗歌的。可杨夏在前世,还真没听说过有这么一个作家。或许,这个人在杨夏到了蜀都后,已经不写了?

        真实情形,还真不是杨夏所想。王佐辅,是写那种非常革命的风格的东西,而且素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但文学转型之后,王佐辅则再也写不出新东西来了,因为他的那个没市场,连杂志都不再发表,偶尔那啥官报上发点豆府块,所以,在此之后,王佐辅便淡出了文学界,转而安心地在蜀南某个县文化馆做起了文化普及的工作。

        而只有看过地方文学志,而且要特别提到特殊年代的文学创作时,才会有王佐辅的名字。

        “呵呵,谢谢王老师,我和陈主席照一张,这样,请陈主席坐在前面,我在侧后面站着就是。”杨夏当即高兴地说道。

        “好,照一张,杨夏不错。”陈频夏是正厅级干部,他发话表扬杨夏,是从工作出发,是工作的需要,但并不表示他与杨夏之间就很有私人情谊,或者他就认为杨夏有资格与其平起平坐了。

        而王佐辅这家伙的提议,又让他不太好拒绝,谁知,杨夏的主意一下子解了围。陈频夏是领导,是长辈,照相时坐着,而杨夏是晚辈,是下级,理当站着,以示对前辈和领导的尊重。杨夏如此懂事,让陈频夏很有面子,于是,这张照片便成了后来南蜀文学史上的名照之一。

        因为在这之后,除非你是杨夏的朋友,否则难以见到杨夏,更不要说与杨夏合影留念了。

        下午,车过黄河市,因为要错车,列车要停近一个小时,中原铁路公安的领导代表铁道公安前来感谢杨夏及南蜀作家代表团,感谢杨夏帮他们破获了一个大案,而且果断地制止了犯罪,挽救了人民生命安全,避免了重大财产损失。

        避免了重大财产损失?杨夏觉得有点言过其实,那啥,煤矿不是已经被炸了么?至于上京的那些事儿,根本就还没发生,不可能也算成自己的功劳吧。

        杨夏是这样想的,但铁路公安却不这样想,因为他们已经对案犯审理完毕,对于许启大准备如何实施犯罪问得特别详细,而许启太也许为了炫耀自己的才华,可以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铁路公安根据许启太的口供认为,如果许启太没被杨夏发现,在铁路上一路上就可能初发现不了,而到了上京后,这家伙因为此前多次到上京串联、出差什么的,对他要作案的那些地方又很熟,所以,其作案成功率有百分之九十以上。

        既然这样,杨夏的功劳怎么能不大呢。

        虽然杨夏内心里不以为然,但表面上还是很给铁路公安面子。铁路系统,是华夏最为独特的一个系统,不但有自己的公安,还有自己的检查院法院,完全是国中之国的存在。

        自己想要在华夏混得风声水起,对于这路神仙,那是能不得罪就尽量不要得罪。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