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4章 牛背山之战-改雷 (1 / 3)
本来,杨夏的计划里,是没有分队长带队侦察这个安排的,因为每个分队下面有3个小队,分队长难道每次都要跟着去当“保姆”?不过,杨夏最终没有坚决反对。原因自然是因为这次侦察,是特种部队严格意义的“第一次”。加一名经验更丰富的分队长,保险系数更大一些。
胡光亮,第一分队分队长,高中毕业生,是一名很有想法的士兵。此前,他在原部队,曾经官至“代理班长”,但他在“代理”位置上,屁股下面还没坐热,因为抱怨了一句“形式主义害死人”,直接被连长给贬成了普通士兵。
当然,胡光亮并不恨连长,因为连长是在保护他。胡光亮那句话,被团政治处当成了典型,准备好好与胡光亮理论理论:你怎么能说军队的政/治/学习就是形式主义?
连长将其免了官,政治处有了台阶下,也不再去为难一名普通的士兵,等于是变相保护了胡光亮。如果政治处真的已经直面胡光亮了,结局不言而喻,胡光亮将灰溜溜地离开部队,甚至连正规退伍的待遇都享受不了。
所以,特种部队招人,胡光亮是最积极的那一个,没有之一;特种部队组建后的训练,哪怕再艰苦,胡光亮依然是最积极的一个,没有之一。
有句话,是金子在哪儿都要闪光。这句话其实是不正确的,譬如把一块金子丢进茅坑,谁能发现金光啊?一棵树苗,只有在最合适的土壤里才能长成参天大树!而如果环境不对,就可能是一棵歪脖子树,甚至还有可能中途病死。
军队是一个大熔炉,这是整体而言的。军队统一要求,这也是保持战斗力之必须的。但是,这绝不是抑杀士兵个性的理由,更不是抑杀士兵创造性的理由。
到不是说华夏军队有这些毛病,至少此时的华夏军队,左的东西,教条主义的东西,肯定是不少的。此时,军队强调得最多的,是政治的坚定,是革命化;至于专业化等,真的还没提上议事日程。
胡光亮在训练中的表现,杨夏看在眼里,胡光亮在出境侦察中的表现,杨夏同样看在眼里,所以杨夏有意识地支持胡光亮向爬向高位。
此时,胡光亮只是分队长。战争结束后,杨夏肯定要推荐胡光亮去上军事学院,并且自我研究与探讨现代战争条件下的特种作战。
当然,战争结束后的事,此时说起来还有些早,杨夏还没有对人言。
不过,分队长胡光亮却能感受到代理队长、总教官对他的关怀和提拔。这种关怀,甚至比对他的老乡贾小宝还要好。而贾小宝,那可是副队长郑山的战友,在转业以前就是副连长的角色呢。
所以,胡光亮随时都有一个愿望,或一个意念,那就是要把自己份内的事儿做好,要对得起总教官的提拔。
到达目的地后,各分队派一只小队前出侦察,这是在国内时就确定好了的任务,各分队长都在思考如何完成这一侦察任务,虽然因为没见到牛背山,大家并没想出什么高招,但有一招却被各分队长给想到了,那就是无论如何自己都要带队侦察。
四支小队,他左右四个角度向着黑黝黝的牛背山穿插而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