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章 无“心”之爱 (2 / 4)
这件事儿,让区革委会主任谢德富很没有面子。因为,这事儿就发生在老马山的另一面金泉村,而金泉村属于赤泉公社管辖,而杨夏家所在的东沟村则属于五显庙公社管辖。
金泉大队7组刘家院子,一姓水的**与生产队长刘大河大哭大闹,大打出手,就这么个事儿,在农村里,这样的事儿非常多,但奇特的是,在大哭大闹的当晚,刘大河竟然死在了水**的床上;更奇特的是,次日一早,刘大河的婆姨竟然拿着菜刀将水**给砍死了,自己则一头栽进一口枯井自杀。
一案三命。
前世,杨夏成人之时就离开了农村,对农村并没有多少深切的感受。或者,前世的杨夏只看到农村中温情脉脉的一面,而隐藏在乡村深处的仇恨、血腥、偏执、绝望,却是杨夏所没有接触到的。
杨夏作为一个作家,有责任对农村现状进行思考。
当然,杨夏不会像某些作家一样,对这一切简单地否定。其实,这也是华夏民族的一种宿命,怪不得谁的。
你能怪农民愚昧?我们每人都是愚昧的农民中的一员,即像你不是,你的父辈祖辈也是。
或者,你认为城市人就更聪明?错!农村中的很多问题,不是城里人给带来的?同样,这个时代,城里堆积的问题也同样不少。
所以,透过这两个案子,杨夏最终才感觉到,邓伟人所作决策的伟大,否则,华夏不要说被开除球籍,成为亚洲的“非洲”,那绝对是必然的。
这两个案子,对于杨夏的震动是巨大的。
杨夏感觉到一种必然,同时还有一种迫切。
必然,是华夏变革之必然,而且这种必然还是一种宿命,一种背水一战。前世,华夏也确实变革了,但对于变革的过程或结果,总有不同的意见。当然,前世的变革确实有不尽人意之处,但那不是“摸着石头过河”么?面对这种必然,杨夏并不想再节外生枝,而是准备顺应。
迫切,是指大时代已经启动,但自己应该作哪些准备,杨夏却颇有些迷茫。杨夏已经做了的,其实只是这个时代的标准好儿童罢了,读书成绩好,有才气,会写文章,仅此而已。对于家人和亲近之人的改变,也仅仅是随大流,一切都在官方所划红线之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