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章 突然而来的高尚想法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4章 突然而来的高尚想法 (2 / 3)
        当然,这一世杨夏决定改善生活,也并没有忘记家人的生活。他每个星期六下午都要回家,他已经决定,每星期六回家都割两斤肉回去,每周吃一次肉,能够大大改善家人的营养,至少目前他只能做到这一步,等他的作品大发之后,那就再增加一点量,要求家人每周吃两次肉吧。

        9月3日下午,蒋老师主持班会,同学上台介绍名字及情况,大多数只说了名字和家在哪个公社,杨夏也只多说了一句:“愿意与同学们一起进步!”

        但这一句就不得了,别人想也想不到的一句,后来,就有同学找到杨夏问:“你怎么想到那一句啊,我上去说,好紧张的。”

        “为了这一句,我提前准备了三天呢。”杨夏开着玩笑。这个时代的学生,在这种正式场合的口语表达能力实在太差,即便到了后世,也有一些学生还没克服这种紧张心理。无他,多锻炼耳。

        大家介绍之后,蒋老师开始指定班级临时负责人,果然,杨夏被指定为学习委员,这大出杨夏之意料。其实,蒋老师本来要指定杨夏作班长的,可是看到他1米55的个子,再加上年龄还没15岁,怕他镇不住堂子,所以给了一个学习委员的位置。

        班长文应达,显得比较成熟,有1米66高,杨夏知道这家伙已经17岁了,小学读得晚,初中又复读了才考上的高中,而且,这家伙最终的个子还不如杨夏,几年后再会时比身高,文应达只有1米71,属于“三级残废”。

        体育委员袁克让,好像与历史上某个名人的名字相似,至少有1米78高,但这家伙打篮球却不太行,看起高其实没力气。

        劳动委员、生活委员,团支书、组织委员、纪律委员等,都指定了负责人。这些班干部,几乎分布在每个小组里,因此,这些班干部又临时担负起小组长的职务。

        前世,杨夏没当官,但与同学也没什么利害冲突,总之,前世的杨夏就是一个很平淡的人,成绩处于前十名左右,成绩确实不错,但却不足以考上中专和大学,因为大学招收的比例太低。

        再因为赤泉中学的学生,其底子永远也无法与城市学生相比,别人是初中三年高中三年,而赤泉中学的学生是初中二年高中二年,怎么能与城市考生相比?

        后世,蒋维诚老师动员杨夏复读,一是看在杨夏有可能考上,二是杨夏的家庭虽然不富裕,但也说不上贫穷,毕竟杨爹比较能干,而娘亲也比较会持家。如果杨夏家里迫切需要杨夏回家务农,杨夏的大学路自然就走不通。

        所以,杨夏一生中最感谢的人,除了自己的父母外,就是蒋维诚蒋老师,没有蒋老师,就没有前世的杨夏。

        只是很可惜的是,蒋维诚老师,在49岁那年就突发脑溢血而死亡,当时,杨夏在外地,蒋老师家人甚至就没通知杨夏,让杨夏在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后来,杨夏还专门研究过蒋老师的病,这种病,一般都是高血压引发的,而高血压当时是有药可降的,不过,那时才1989年,估计县城的医院还没有高质量的降压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