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章 关于文学立场的论争 (1 / 3)
021章关于文学立场的论争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澜珊处。”用这句古词来形容省报记者夏雨的出场干好恰当。
星期一上午10点35分,夏雨夏大人乘坐的伏而加终于在赤泉中学门外的小路上扬起了漫天灰尘。紧跟在这股灰尘后面的,是一辆破旧的吉普212,不用猜,那应该是区委的车子。
从县城到赤泉中学,最多不过13公里路程,杨夏曾经步行去过县城,也不过三个小时罢了。赤泉中学众人并不知道,夏雨主任在不到一公里之外的区委会议室还停留了一个小时,讨论的也是关于杨夏的家庭成分问题,最后还是夏主任拍版决定:
“自今年以来,中央似乎有意淡化家庭出身问题,至于报刊上发文或采访,除非明令不得采访和发表之人之作,否则,不受限制。”
一个让骆家平部长吓得逃了的“家庭成分”问题,在夏雨这里得到了实事求是的化解。当然,搞文学艺术的人,在某些方面,向来比从政的人胆子更大一些。
欢迎的仪式,比星期六下午骆部长要热烈三分。一个正在上体育的学生班,排着整齐的队伍,站在一边,当车辆停稳之时,就开始热烈鼓掌,口呼:“热烈欢迎!”
杨夏再也不能装13了,毕竟,夏记者可没有检查指导工作的意思,他来的目的,说得非常清楚,就是采访杨夏,见证杨夏之文学天赋。
“夏老师,你好!”在领导们自我寒喧完毕,介绍到杨夏之时,杨夏主动迎了上去。文学前辈,一声“夏老师”当得起。
“杨夏同志,你好!另外,你可别称呼夏老师,称呼我为老夏得了,毕竟,我们是文友嘛!”夏雨心头像喝了蜜似的,一声“夏老师”让他在白山和蓝岭两人面前都要领先半步,心中那个爽啊,所以,夏雨以一个“正县级”干部身份,故意与杨夏套起近乎来,相当于也是给杨夏一点好处。毕竟,在场的还有伍城的副县长、教育局长以及赤泉区的区委书记。
至于剑门地区宣传部副部长卢咏墨,说到底也是文学上的哥们,被夏雨给自动忽略了。
“夏老师,你这样说可折杀晚辈了。”杨夏自然不会同意。
“哈哈哈哈……”众人一阵大笑,只是除了夏雨之外,大家都不知道在笑什么。
大家还是到学校会议室后,才开始正规仪程。
陈元章先向来学校的领导介绍了一番赤泉中学的情况,然后话题一转:“请各位领导作指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