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章 你好,1978 (1 / 3)
002章你好,1978
前世,杨家就杨夏提前发展了,因为他在1986年就成了一所大专学校的教师,但是,杨夏却因为“粪土当年万户侯”的矜持与孤傲,到了1990年时也没存上几个钱,而只得将得了急病的爷爷送到赤泉镇医院治疗,连县医院都不敢送去,导致爷爷病情延误,而最终死在了镇医院的病床上。
过了一年,悲伤的奶奶也随爷爷而去,杨家,顿时就像失了魂似的。爷爷去世的那年,已经85岁,也算得上高寿了,但以爷爷的身体状态来说,完全可以活到百岁之上。
这件事,对杨家老少的冲击非常大,也差不多从那时开始,杨家守在老家的人,开始学着做生意挣钱,到21世纪时,也有了几个百万富翁,不过,对于逝去的人来说,钱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既然重生了,一定不能让这样的悲剧发生。
1978年的杨家,与华夏所有的农民一样,非常贫穷。但与其他人略有不同的,是杨家人很会弄吃的,即便没有东西下锅,也能弄出一大桌。
杨夏的娘胡月琴,就是村里弄吃的高手。杨夏的父亲杨光耀,最多到五显庙街去割了一斤肉,在这个年代只够一个人吃,但杨夏的娘将之做了三个荤菜:青椒肉丝,面膜回锅,黄瓜圆子汤。
此外,桌上还摆放着几个素菜:烧椒茄子,白油丝瓜、油辣凉面、混炒豇豆,其中油辣凉面和混炒豇豆各两盘,所以摆满了整整一桌。
家里每逢吃好的也即正式吃饭,都要由爹讲几句。即便后世杨夏已经成了南蜀省的“名记”了,每次回家时,也要接受父亲的“教育”。
作为南蜀师大政治系毕业的本科生,自有其骄傲,所以杨爹说他的,杨夏听不听是自己的。但是,在杨夏过了45岁之后,却突然明白杨爹的苦心,甚至明白了杨爹的“伟大”。在杨夏看来,杨爹在某种意义下,其人生的境界与自在远超杨夏这个大学生。
认真地说,杨爹也是一个文化人。解放时,杨爹刚好十七岁,也刚好从国立伍城小学毕业。本来,杨爹是可以读国立伍城中学的,但是,解放了,变天了,杨爹自然失去了那个进一步升学的机会,只得老老实实地回家当农民。
杨爹的同学中,也有少部分上了初中,后来发达了的,但那些人多是城市手工业者或小商人的子弟,至于地主富农的子弟,一律被排斥在文化之外。
杨爹写得一手好毛笔字,能够背颂《论语》、《道德经》这些古书。杨夏后来也练了毛笔字,还受到了蜀都书法家协会的几次邀请,但想到杨爹一手比自己更好的毛笔字,什么协会也没加入,最终杨夏也没敢把“书法家”的本本抱回家。
在他“知天命”的那些时光里,他已经完全明白了杨爹的伟大。杨爹养育了四个子女,个个品性端正(有自我飘扬之嫌),而且一生也没与谁争权夺利吵架,即便在赤泉镇上卖个箩筐、筛子,喊的价也极为中肯,只要买家还一口价合适,他就卖了。如果价格谈不拢,他也不生气,如果他拿到镇上的东西卖不完,天黑前也会一个人将其扛回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