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章 有事不决问杨夏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9章 有事不决问杨夏 (1 / 3)
        杨夏从电话中听到大哥杨崇文说起二叔成了剑门地区的先进人物后,也惊喜连连。难道,前世默默无闻的二叔,竟然还带有“血财”?

        “血财”一词,是方言说法,大意是说喂养扁毛畜牲这类东西,得讲一点运气。

        其实,二叔杨光华养猪成了先进,这事儿啥事都算不上。一个农民,哪怕成了全国先进又怎么样?领了奖状后回家,各人还是得继续面朝黄土背朝天,这是农民的命啊。

        但是,这事儿在东沟村的影响却远不止这些。

        因为包产到户的文件来了。而各大队是否实行把土地分给农民,上级文件则规定由全体大队社员投票决定。这个文件,远比历史上的那个文件来得文明得多。

        这就是杨夏对历史的推动。只是,杨夏因为忙着自己的事,平时根本没精力没时间去看华夏官方的文件。

        而且,五显庙公社、赤泉区包括伍城/县的一把手,以及其他一些干部,都是由华组部特别安排的,因为杨夏在上京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一番言论,让包括首长在内的高层,都希望有相当的行政村,能够走上另一条道路,也即继续走集体经济的道理。

        而在伍城,从上到下的人,都颇有意识地想把东沟大队拿来搞集体经济的样板。

        拿东沟村来做样板,本来是不行的,但杨光华给集体喂猪超产的事例,却从侧面证明了集体经济在东沟的可行性。

        在全体社员的讨论会上。来自县上的干部公开说,“如果我们每一个社员,在集体中都能像杨光华同志那样忘我地劳动,那么,他在来年的收入,也应该有杨光华那么多!”

        这句话不得了,因为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啊,如果包产到户,每家人那么三五亩地,能挣1000多块现金。过年时能分到50斤猪肉?

        不过。让所有领导干部意外的是,几乎绝大部分社员都把矛头指向了杨家,“杨家如果出来带领大家搞集体经济,我们就搞集体经济。如果杨家不愿意出头。而只想包产到户。那我们也就包吧!”

        这时,新任/县委书记王培津也来到了东沟大队,听取社员们的意见。在大家反映了自己的意见后。干部们很快来到杨家,征求杨家的意见。

        杨家在这时怎么敢表态呢?这时,爷爷杨延高说了一句,“你们还是打电话问问杨夏吧,这主意得他来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