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章 徽墨2 (1 / 3)
191章徽墨2
“小叶,你看看,这盒徽墨应该是个不错的物件,你瞧瞧”。
何静笑吟吟的从后堂端出一只雕龙刻凤的描金木盒子,盒子扁扁的,略接近于正方形,看上去极是精致。
“嗯我”。
叶欢小心的接过木盒子,放在桌上之后。他先安稳的坐在椅子上,打开木盒之后,看见里面并列排放着五只长方体的细长墨锭。
盒盖里面与那墨锭上面也都是漆金描银的画着很多图案,特别是五只墨锭上分左右各描绘着梅兰竹菊,中间一只墨锭上面却是一支盛开牡丹花的造型,旁边还有细小的字迹,外表极为美观。
“是好物件”。
叶欢笑着点了点头道。他看见何静郑重的将这个盒子从后堂里拿了出来,就知道对方肯定对这个物件也是知道一些的,自己没必要在妄作小人来试探对方。
之前对方那湖笔也是相当不错的物件,但毕竟不是太有年头的老物件,这位何老板也只是将它放在前台。现在既然把这物件珍藏在后面,直到现在才拿出来,证明对方心里也是有数的。
虽然喜欢古玩的人,大都有一些捡漏的嗜好,但那也要看情况而定,真是自己喜欢的物件,花点银子也未尝不可。毕竟天下明眼人也多的很,想着天天捡漏的便宜,怕是有点难度的
“小叶,你是行家,不是大开门的物件?”。
何静笑吟吟的说道,这话听着有点象是考究叶欢的意思了。
那五只墨锭上面款式分明,标注的清清楚楚,显示着是这不但是徽墨,而且还是徽墨中的精品,有着“金不换”之称的龙诞香墨。
说起金不换墨就不能不谈到徽墨的起源,从现有史料的记载来看,徽墨生产可追溯到唐代末期,由于安史之乱,大量北方墨工纷纷南迁,导致制墨中心南移。易州墨工奚超父子逃到江南歙州,见这里松林茂密,溪水清澈,便定居下来,重操制墨旧业。他造出的墨“丰肌腻理,光泽如漆”,被人追捧,称为奚氏墨,这就是徽墨的始祖。
南唐时后主李煜得到奚氏墨,视为珍宝。遂令其子廷为“墨务官”,并赐国姓李作为奖赏,奚氏一家从此更姓李。
从此,歙州李墨遂名扬天下,世有“黄金易得,李墨难获”之誉,全国制墨中心也南移到了歙州。此后,制墨高手纷纷涌现,如耿氏,张遇,潘古,吴滋,戴彦衡等,徽州墨业随之进入了第一个鼎盛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