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章 官渡古镇2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31章 官渡古镇2 (1 / 3)
        131章官渡古镇2

        “多少行人此来往,马蹄踏破五更霜”,“此地酒帘邀我醉,隔船笙鼓送我归”。

        官渡自古作为风景旅游名胜区,就成为达官贵人修建行宫别墅,名流贤达光顾流连的宝地。

        官渡在古时原名“窝洞”,是滇池岸边一个螺丝壳堆积如山的渔村。早在唐代,“窝洞”便是南诏王公游览滇池时理想的驻足之地。到了宋代,才由驻守的一位官员将这里划为自己直接管辖的治所,于窝洞置官渡县治,并修建了城池,这才有了之后这个古镇的繁荣。

        沿着古镇中那些用螺蛳壳和着粘土舂夯而成的院墙边,叶欢两人随着熙熙攘攘的游人走进了古镇,饶有兴趣的看着那稍显破旧的百年土屋民居尚存,依然在风雨中兀立,这样的古老建筑群确也实属难得。

        古镇外围云水淼霭,薰风无浪,风光如画。进入古镇里面,叶欢不久就看见这里的人穿衣服很是奇怪。

        昆州有“四季同穿戴”的说法,叶欢在来之前就已经听说,但是到这儿看了之后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这里的人穿衣服要么四季同在,要么四季不分的,完全是走两个极端,这估计也是昆州的穿戴特征,街上经常出现穿什么季节的衣服都有的现象,而且在这古镇上好象表现尤为明显。

        古镇里庙宇很多,而且很多庙的整个庙身都是围绕“塔阁”而建的,庙门左右各有几间高度都偏的房间,如同挂在大门两侧的两只耳朵,古镇上的人称这样的房子为耳房。形容的非常贴切,现在的许多老宅子还都留有耳房,只是在过去,中间的正房是给长辈住的,耳房是辈人住的,有地位的差别。而现在的正房是用来居住,耳房现在则是用来储存家中的一些闲杂物品的地方了。

        各个庙的大殿前摆放着一座巨大的铁香炉,上面插满了善男信女敬奉的香火,殿内承设了一张香案,香案前面神台上供奉着各种叫不出名字的塑像,背后的“观音送子图”上却是神态各异的观音与孩童形象。

        到了古玩市场之后,叶欢总算是明白为什么人家介绍昆州的古玩市场有欠达,玩古的水平也有限了。

        这里的游人与外面那风景胜地的其他地方游人如织的情况明显是两回事儿,叶欢哥俩漫步在古玩市场内,看着很多店铺前一副门可罗雀的模样,两人面面相觑间,都在怀疑是不是走错路了。

        “哥们,咱们两个是不是上了那两个老头子的当了?怎么把咱们支到这个地儿来了?这是古玩市场嘛?”。

        曹勇口中嘟囔着,一边着牢骚,一边从手中提溜的袋子里摸出昆州旅游地图翻开来看,指着上面道:“哥们,你来看,这上面说的昆州几个古玩市场,景星花鸟市场,广场古玩城和西南文化城,可没有这官渡古镇的古玩市场,咱们这一趟看来是白来了”。

        说着,曹勇将地图乱糟糟的又塞回袋子里,拿出他刚买的几瓣柚子,递给叶欢一瓣之后,他自己在旁边无聊的大嚼起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