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紫气东来照日月, 兰台廷慰润光泽。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01章、紫气东来照日月, 兰台廷慰润光泽。 (2 / 4)
        这就是在《易经》封闭的二元教条主义思想引导下,形成的儒学与理学格物致知的思想方针。

        现在看“格物致知”是最纯粹的二元封建思想,意在物有纹理,格物天成。意指世界上所有物质皆先天纹理已定,物择天成。

        如你生是农民,你先天注定就是农民,务农是你的格物。

        王侯将相,士绅大夫天生就是贵族,压迫人民理所应当,是天定格局。

        这种思想来源于上古奴隶制度下的分封制度的周代,为的就是告诉大家天定贵族,如树的纹理一样,已定格局。他是贵族,他得到封地,该,天定的;你是农民,你就该务农,该,天定的。

        致知到你完全的理解,完全的接受为止。只要你达到完全的理解,你从心底里完全接受天定现实,穷,你该穷,富,他该富,天定格物,致知推极犹识也。《周易》正是在这种时代社会背景下产生,因此,《周易》才是产生格物致知思想的根源。

        这就是朱熹的理学。说是理学文化,用强盗理论也未尝不可,压制与打击是朱熹理学的重要手段。所以活学活用朱熹理学的多数都是曾国藩、袁世凯之流。

        说到这咱插个小插曲,说一下人类为什么起源于非洲,现在看应该是因为气候环境的问题。

        早在一万年前,地球上适宜人类生存的环境也只有非洲大陆合适了。因为当时的非洲应该类似于今天亚热带的地理环境,最低限度是气温能保证人类在无衣无房的全自然环境下顺利度过慢长的严冬,不被冻死、饿死。

        但是,在六千前至一万年后的这段时间里,地球突然发生了巨变,地球气温开始向温暖的气候转变,地球温度开始升高,覆盖厚厚冰雪的亚欧大陆开始溶化,裸露出大地,万物开始生长,适宜人类向全世界蔓延的生存环境到来了。

        于是人类开始从非洲向亚洲、欧洲迁徙。

        到六千年左右,地球气候环境再一次的巨变,地球气温升高,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出现。可以说人类的文明进步与地球气候环境息息相关,也可以这样说地球温度每升高一度,人类的文明就会向前跃进一至三百年。

        由此可以这样推断,只要地球气候环境还在不断升高,人类的智慧也会不断提高,那么消灭地球人类的就不是人类自己,而是地球气候环境的变化,由于地球温度的不断升高,人类最终被压缩在环北极与南极圈的地带,最终消失在南极地区。

        人类用科技走出地球的一部分人也会消失在新殖民星球,因为靠人类智慧建造的殖民地,在得不到地球支援保障的情况下,很难维持多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