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6章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36章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2 / 4)
        在这场最后的柏林之战,苏军好几次进攻都被德军击退,德军的顽强抵抗使得苏军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

        1945年5月2日7时,德军柏林城防司令官魏德林上将前往苏军前沿指挥所,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令。

        至此,苏德战争最后一次决战——柏林会战结束。

        此役苏军共歼灭德军80万人,俘虏38余万人,缴获坦克和自行火炮1500余辆,缴获飞机4500架。

        而苏军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伤亡达30.4万人,损失坦克2156辆、火炮1220门、飞机527架。

        柏林会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最高统帅部在柏林附近大量消耗苏军有生力量将战争拖延下去的图谋,同时也标志着德国法西斯的灭亡和欧洲战事的结束。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此时英美法等盟军部队其实已经在柏林外围,但是他们没有选择与苏联一同进攻柏林,而是将这一历史性的任务交给了苏联,

        此时德国法西斯已经是困兽之斗,根本没有任何翻盘的机会。

        按理说,反法西斯盟军也在另一战线逼近,苏联只需要围困柏林便可轻松获得此战的胜利,完全可以避免人员的巨大伤亡。

        但苏军却选择了再三要求独立进攻柏林,并且一路硬莽到底,最终以付出30多万人的伤亡代价攻克柏林。

        正如战后艾森豪威尔所说,他之所以将柏林让给苏军,是因为他知道柏林一役将使盟军至少付出10万名士兵的生命,显然此话绝非虚言。

        那么,苏联为什么要扛下所有的一切,他们此举目的是什么呢,难道他们不知道其中厉害,亦或者只是因为战斗民族的头很铁吗?

        不,苏联之所以想在短时间内攻占柏林,就是不希望给元首喘息的机会,将残余部队集中在柏林周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