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九章 周人白种人 (1 / 3)
第六个,是为了反驳“周人白种人说”。
“周人白种人说”的大体意思就是,周朝的皇室是白种人,中国后世都以周室为尊,中国的后代都是白种人的后代,只不过混入了黄种人的血统。
史载周人的祖先是来自西边,现在认为是陕西一代,该学说认为周人的祖先弃可以继续追溯到东欧大陆的雅利安人,还与西域的吐火罗人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
周人长期以来受到商人的压迫,终于逆袭称帝,后世的中国都是白种人的后裔,同时,还考证了周人的相貌与现在雅利安人后裔的相似性。
这个言论和“汉人恶魔说”一样,是在敲击华夏文明的根基,一个不知道、不认可自己祖先的民族,就不会有准确的历史定位,会变成一个“别人说啥就是啥”的行尸,最终会像埃及那样成为各方势力的玩物。
没有历史定位的民族,就像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一个孤儿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就会受到别人的摆布,成为别人手中的“刀”,可以去杀别人,也可以自杀。
“周人是白种人”的这一套谬论,明显是人为炮制出来的,这一谬论,不仅起到了混淆视听的作用,还起到了挑拨离间的作用,挑拨了黄帝族和炎帝族后裔的关系,居心十分狠毒。
周人不是白种人后裔,与雅利安人毫无关系,也与西域的月氏——欧罗巴人、吐火罗人等毫无关系。
周人的父系血统是黄帝族的,姬姓;母系血统是炎帝族的,姜姓。周皇室是炎黄二帝后裔互相通婚的典型代表。
《尚书》云:帝既执中而徧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服从。帝元妃有邰氏女曰姜原,与帝禋祀上帝而生弃,为舜后稷,其后为周。
结合上下文,这里的“帝”指的是帝喾,时间约是公元前2400年,这段文字的大意是:帝喾接任中央帝之后,一切非常好,帝喾的元妃——有邰氏的姜原,与帝喾祭祀上帝之后生了弃,后来封舜为掌管农业的“后稷”,弃的后人的国度叫做周。
这里的“上帝”,指的就是当时的最高神,领导人类的高等生命;禋祀,是一种仪式,也就是说帝喾娶姜原为妃,举行了仪式,算是“明媒正娶”的。
有邰氏就是犹太人,“姜”是炎帝的姓,和黄帝姓姬一个道理,炎帝因为封地于姜水,以姜为姓,“姜”姓是炎帝族的主要姓氏之一。
这段文字充分地说明了周人的祖先弃的血统,即父系黄帝族,母系炎帝族,同时也说明了,弃和舜是同一时代的人。
再结合这段文字,“舜使禹平水土,益掌火,弃教民播种,契为司徒,敷五教”可知,弃的“后稷”之位是舜授予的。
结合族谱,颛顼是帝喾的伯父,舜是颛顼的六代嫡孙,而尧是喾的嫡子,舜是尧的女婿,弃是帝喾的次子,尧至少是弃的五代以上的长辈,弃和舜是同代人。
考证血统辈分真是太复杂了,总而言之一句话,弃虽然同是黄帝族的子孙,但是辈分很低,相比较于夏商两朝的皇室,周室的辈分要往后排好几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