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〇章 天帝的警告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九〇章 天帝的警告 (2 / 3)
        我们从地图上可以看到,月氏的据点——张掖敦煌、楼兰国,正好处于昆仑山脉脚下,《圣经》中记载亚当夏娃最终被逐出了伊甸园,那么其后裔自然会出现在“出生地”附近。

        换句话说,月氏是亚当夏娃走出伊甸园后,残留在伊甸园附近的后裔,是在天帝默许下的“漏网之鱼”,月氏能够出现在东方的原因,我之前已经提到了,一是为了便于就近观察他们的各项性能指标,二是为了评估雅利安人对天帝的嫡系子民的威胁程度,三是为了增强嫡系子民对试验品的好感。

        这中间有个疑问,既然亚当夏娃吃了禁果,犯了天帝的规矩,为什么只是被逐出伊甸园,而不是被毁灭?被逐出伊甸园之后,他们又去了哪里?离开伊甸园之后的他们如何生存?

        从第一个问题可以看出,天帝不忍心毁掉他们精心打造的艺术品,放逐亚当夏娃这一决定,一定是在保守派和激进派激烈辩论之后,定下的折中的处理方式,只是放逐,不是毁灭。

        这样一来,天帝中的“激进派”,即亲自打造这些艺术品的高等生命,就有操作的空间,就有机会为他们的艺术品的生存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亚当、夏娃的离开,是在“决定”之前就已经开始进行的,所谓“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在两派天帝辩论的过程中,亚当夏娃已经繁衍出了一批后代,并开始迁徙。

        后来,天帝又将这些艺术品“回收”继续改造,大洪水之后投放到高加索山脉脚下继续繁衍,少部分混在其青藏高原避难的艺术品,在洪水退去的过程中随着大部队一起迁徙,留在了昆仑山附近。

        这些“漏网之鱼”能混迹在迁徙的大部队中,却又只留在了昆仑山脚下,本是一件费解的事情,所以,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在天帝中的激进派一方面在明面上积极争取,一方面在暗中帮助。

        这些“漏网之鱼”没有被投放到寒冷的高加索,在环境相对良好的昆仑山脚下生存了下来,激进派和保守派做出了最后的决定时,“漏网之鱼”已经很好的生存并繁衍起来,形成了既成事实。

        “决定”已经认可了艺术品的生存权利,所以反对派也不好说什么,但是,基于之前所述的三点考虑,这些“漏网之鱼”被限定在了昆仑山附近。

        月氏人被匈奴打了之后为什么不报仇,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月氏人不是不想报仇,而是不敢报仇。

        这“不敢”,不是因为怕他们打不过匈奴,而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论战斗力,月氏人战斗力超群;论战略形势,西域各国已经对匈奴怀恨已久,而且现在汉朝正在建立统一战线,形势一片大好;论感情,月氏人与匈奴人不共戴天。

        所以,月氏的迁徙,尤其是拒绝了汉朝的拉拢而迁徙,就显得十分不可思议。

        有能力迫使月氏人放弃复仇心理的,只能是更强大的力量的干预,这“干预”来自于他们敬畏的神明,即天帝,只有他们世代崇拜敬畏的天帝给予的指示,才能迫使月氏人压抑住愤怒,压抑住复仇的心理,才能迫使让月氏人不得不走上艰辛的逃亡之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