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九章 月氏的迁徙 (2 / 3)
虽然两者没有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史料可参考,但是种种迹象表明,它们与远在高加索山脉脚下的雅利安人有着必然的联系,从它们的出现到消失,都充满着种种谜题。
我认为,古楼兰国和大月氏这两个雅利安人群落的出现东方,是在天帝的默许下实现的,天帝默许他们逗留在东方上千年,一是为了便于就近观察他们的各项性能指标,二是为了评估雅利安人对天帝的嫡系子民的威胁程度,三是为了增强嫡系子民对试验品的好感。
两个雅利安人群落的消失,是因为天帝发现这试验品已经与嫡系子民产生了不可弥合的仇恨,为了防止仇恨激化,在天帝的安排下,这两群落一个被迁离东方,一个被天帝灭绝。
月氏,是沟通中东和东方文明的直接桥梁,但是,月氏已经融入了现在西域和中东的民族中,且无文字历史可以考证,很难追溯。
月氏原来居住在河西走廊西侧、罗布泊东侧,与楼兰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初的丝绸之路的西域路段,是月氏开通的,张骞的作用只是将中原与西域连接了起来。
月氏被匈奴击败之后开始西迁,一路向西经过大宛——现哈萨克斯坦等国,然后南下,在现伊朗、阿富汗的土地上建立了霜贵帝国,为后世的波斯帝国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在与当地的民族的不断混战中,月氏人渐渐融入了当地民族,并形成了新的民族,即波斯人,留在西域的月氏成为小月氏,也是在战争中融入了当地民族,即现世的维族等。
而很巧的是,西域的少数民族的相貌特征,跟白种人很类似,但根据他们的传说,他们的祖先不是来自欧洲,而是世世代代都生活在西域。
月氏跟上古时期的回鹘人融合成为了相貌接近东方人的维族,血统更偏向回鹘,例如吐鲁番地区的维族;和乌孙人融合成为了现在的哈萨克族,血统更偏向乌孙人,还有相貌更接近欧洲人的,是小月氏的后裔,血统更偏向于月氏。
“维吾尔”在阿拉伯语系中是“联合”的意思,也就是说维族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将西域中没用明确民族概念的当地人定义为维族,也就是“联合民族”的意思,所以,维族人的血统不可一概而论,这个太复杂了。
至于教科书上说“清朝时,新疆地区产生了维吾尔族”,那是为了混淆视听。
我的核心观点就是,西域人为何相貌会平偏向于白种人,是因为他们都融入了月氏的血统;中东人的相貌偏向于白种人,是因为他们都融入了月氏和雅利安人的血统,若追溯到上古时期,中东和西域的原住民应该和黄种人没有什么区别,上千年的民族融合造就现在西域和中东人的相貌。
新疆近几十年出土了大量的干尸,从干尸的体貌特征上来看,有这样一个规律:楼兰国附近的干尸基本上就是白种人,纯纯的;其它地区的干尸,年代越久远的,要么相貌越接近于白种人,要么完全不同于白种人,这也可以看出民族融合的过程。
如果大家多看看西域和中东的相关历史,自然会得出和我一样的结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