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7章 天子驾崩 (4 / 5)
“天灾未必是干旱洪涝,或许是其他,还尚不至于由此生内患,但必然成为晋国暂停用兵之借口,形势对咸国,对侯爷极为有利呀。卫国若将晋国排除在外,咸国短时内自不用出兵了。”
“这倒也是,自我向西寰表明不用兵之意后,晋国既未施压,亦未有加速调兵迹象,看来是做两手准备。现在国内再生天灾,或许晋国真不会出兵。”
天上从不会掉馅饼。晋国与长孙结盟之初,旨在联合孙国,继而压迫咸国,扶持宋国,形成对志国的包围网,进而谋取战略上的主动,同时也利用长孙扼控北海的贸易优势,为晋国提供运输上的便利。
但公叔阔算计的再精,其也料不到三十年间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今咸国已成头号大患,卫国势头强劲,志国政局不稳,晋国现在反而是最不希望志国倒台的,相反更希望长孙与咸国吸引卫国火力,好令诸强相拼,晋国利用其地理上的优势好从中渔翁得利。
现在咸国不出兵,长孙又不经打,晋国出兵就成了卫国这块烙铁的接盘侠,不仅难有利可图,还可能失去歧国这块已经吞下的肥肉,晋国断然不会铤而走险。
当然,晋国完全可以武力威胁咸国出兵,但前提是得有这个资本。逼急了咸国与卫国联手,晋国现在已不是咸国敌手,翻脸没有任何好处。
更进一步说的讲,晋国半数国内经济有赖于咸国市场的消化和出口,与咸国闹翻,咸国根本无需动一兵一卒,完全切断贸易往来,不用几年,晋国就得回到二十年前。相反咸国可扩大与志国贸易,给志王续一波血,最终吃亏的仍是晋国。
综合所有因素,现在的晋国有求于咸国,远大于咸国有求于晋国,任何政治上的波动,最终引起的是晋国国内的损伤。晋国现在唯一能做的是保佑咸王早一日归西,西寰好彻底掌权,以掠夺百里燕的经济资本和技术成果,想方设法弄走永兴城。
翌日早朝推迟,先行召开内阁会议,商讨天子丧期吊唁之事。出人意料的是,百里燕此前百般推诿不去,此番主动提出要出使梁国,令包括咸王在内的内阁大感意外。
“而今国内正是爱卿大展手脚之时,爱卿为何一反常态要去梁国?”
咸王不解问,百里燕细说道
“启禀大王,臣此去梁国吊唁在于其次,重点是梁国交付我国的金银矿石将在下半年陆续交付,臣有必要亲自前去勘验才放心,此乃其一。
其二梁国乃天下经济中枢,臣此去还打算进一步加强与中原诸国之贸易,扩展咸国商渠。其三,臣与姐姐多年未见,而今姐姐年事已高,来咸不便,故只好臣亲去探望,此番再若不去,恐今生再难相见,还请大王恩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