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1章 该来的还是得来 (3 / 4)
“如若能装备一两万支,编练成阵列阻隔于大阵之前,一分钟间齐射十数万发子弹,威力足可骇敌,那时便不愁一发子弹少了。”
“理是这个理,但短时内不会大量生产,依然还只能用人命去搏杀。不过如今已经有上好的炮,倒也不担心列国凭空冒出个妖怪出来。”
预定型生产的三百支枪是过去一年多间测试改进的产物,只为验证改进后的可靠性和技术要求,说是基本定型也不错,因此百里燕仍没有批量列装的打算。
此外工业产能不足,当下的重点集中于设备扩张,批量生产需要腾挪工业产能,这并不划算,这也是百里燕不急于卷入战争的原因之一。
最后,;&è生产不能完全依靠通用机床,需要定制一批专机,尤其是钻孔和枪机配件的生产,需要专机流水生产,以保证精度与零件的通用互换性,如此又得耗费人员设计专机腾挪产能生产配套,实在不划算。
二人说话之际,一兵士来报
“启禀侯爷,有陔陵大司马的函件。”
“拿来我看。”
接过兵士手中的函件,内容是卫国使者已经抵达丘南郡雾聊,最快四五日内能到陔陵。
此前十月十五日前后隐约得到卫国调兵北上的消息,现在卫国使臣不期而至,可见发兵前的外交准备工作已到了最后关头,不排除卫王移驾至孙国旧地,拉近与中原的距离,以缩短消息传递的时间,方便决策。
阅后收起函件,百里燕随即与蒋杰返回永兴,去见宗伯泰与赵安陵。
说明来意,宗伯泰稍作思索后先道
“卫国既然未向东线调集重兵,可见卫王定是有把握不令诸侯救援长孙,或者至少迟滞诸侯出兵。这与当初侯爷所谋借以歧国为借口,有所相背,侯爷可要当心卫国有惊人之举。”
“可本侯实在想不出卫国还能如何惊人,难不成还能吓破本侯的胆量?”
百里燕不以为卫国能有什么筹码可以阻止咸国出兵,除非卫国已经看破咸国短时内没有出兵的打算,于是想在咸国生产调整完成之前,打垮长孙再向东推进。但知道咸国经济全部运作计划的寥寥无几,卫国根本不可能知道百里燕不开战的目的是为了加速发展工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