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转折(3)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97章 转折(3) (1 / 4)
        百里燕(既魏贤)捻了捻下颚的乌黑短须,打量着赵安陵那副自命不凡的德性。

        “赵家主方才说,舍弟早逝是吗?”

        “正是,舍弟赵渠早年抱病,杜家久治十年,终究没把舍弟留下。”

        “哦,那这个杜家,是你赵家六姓中行医治病一脉?”

        “是,杜家原为宫中医官,国破时随先祖逃往咸国避祸,几百年来,六家一直互为姻亲,所以赵家六姓全族都由杜家诊治疾病。”

        “原来如此,那关龙、夏侯、李、周四家又是何渊源?”

        “周家先祖是原是律国豪族,现在以酿酒为业。李家祖上是咸国封君旁系,八十年前家道中败之后触犯了律法,被咸王削封迁来此地,至于夏侯和关龙家……”

        “在下祖先是业国人。”关龙翔接过话说道:“夏侯氏是业国宏文馆馆主,与我家世代交好,卫国一百二十年前吞灭业国后,两家逃亡于此。”

        赵家六姓的来源主要是没落权贵,至少有一两百年历史,百里燕赫然发现,他转来转去转了这么多年,始终没跳出权贵的圈子。无论是既有的贵族团体,还是末落贵族,其家族继承的传统性,要比平民百姓更为丰富和悠久。

        即便是没落贵族,其家教、家学和一整套完整的教育体制,并没有随着家族的没落而彻底消失。而在当下,只要人还活着,即便财产被剥夺,地位被剥夺,人的教育是无法被被剥夺的。

        在农业生产不高的当下,不是谁的家里都有藏书,都有言传身教的家族传统,都能接受教育,百分之九十八的人都是文盲。教育资源的匮乏,制约了阶层间的流动,固化了社会顶层与下层的纽带关系,下层要想向上层流动,没有巨大的努力和机缘,几乎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

        贵族之所以是贵族,不是贵族的血统有多么纯正,有多少干净,是他们所能获得资源是平民所无法企及的,最为显著的差距就是教育。他们懂得教育,懂得如何利用知识获取权利。

        在文盲遍布的天下,君主要治理天下,靠的不可能是目不识丁的农民,是识字的权贵,因为只有权贵勋戚,才能获得足够的资源培养世族子弟。普通人更多的想要出人头地,要么是在战场上杀人头,要么是勒紧裤腰带念私塾。

        赵家六姓是典型的没落贵族抱团式家族联盟,寄希望于集各家之余辉,重新光宗耀祖。就像公良氏,砥砺奋进蛰伏百年,一朝德道世代荣华,此时的赵家六姓又何尝不是把赌注压在了他百里燕的身上。

        须知道,咸国永兴河以西所有的权贵和官吏,在叛军扫荡之下荡然无存,就赵家六姓眼下的家族潜力而言,一旦东山再起,赵家在西郡三城的影响力将与日俱增。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