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一声炮响 (3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51章 一声炮响 (3 / 5)
        长孙国五斤弹丸铁炮,射程近一里,永兴城六金弹丸炮,射程达一里半还多。长孙国十一斤炮,射程斤一里半,而永兴城十二斤炮达两里。

        此外长孙国还铸造了十七斤炮和二十三斤炮,体形很大,看似威猛,实则射程增加却是少的可怜,前者仅有两里多,后者刚过三里地。

        永兴城目前最大弹丸十八斤炮,轻易能将弹丸发射至三里半外,而火炮重量还比长孙国铁炮轻了三分之一。

        归根到底,是长孙国点错了科技树,纯粹拿来主义思维,在对技术前沿毫无了解的情况下,想当的拿来主义,得到铁炮的样板,就自以为技术的发展一定是以铁炮为基础,实则根本不是一回事。

        且不说眼下中原铁、铜价格倒挂,铁价比铜价贵,而火炮出现在青铜时代,就是根本的错误。

        按正常的技术路径,应该先铜炮,后铁质炮。

        因为在工业炼钢和早期理化技术出现之前,铁的金相体成份无法以金相分析和理化分析获取量化数据,只能根据经验炼钢,因此传统的铜炮的性能其实优于生铁炮、铁炮和半熟铁炮。

        早期铁炮由于炸膛概率更高,只能一味的增加壁厚,由此导致反而比铜炮更重。

        长孙国由于首先接触的是铁炮,想当然的以为铁炮是天下第一正宗,以铁料加以仿制,其实如果老老实实研究纯铜火炮,火炮射程应该会更远。

        当然,金雪狄人是个例外,纵然用了铜炮,怎奈何其冶炼能力远逊色于中原,火炮的缺陷太多。

        此外百里燕重新的制订了炮兵操作程序,完善了炮兵配置,使得装填的时间和流程大大缩短。

        使用了药包技术的火炮,射速理应低于四分钟每发,现实情况受各诸侯国用炮的操作和火药成份差异,清理炮膛以及操作的不流畅,从发射后到装填再发射,需要六至七分钟,甚至更久。

        武备营炮兵科建立后,充分实现专业化流程,使得火炮装填时间大大缩短至三至四分钟。如果使用无烟无残留火药,六斤、十二斤、十八斤前膛炮装填时间可缩短至三分钟至两分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友情提示:请关闭阅读模式或者畅读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常阅读。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